[实用新型]新型网格絮凝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3580.4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君;朱跃军;高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江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网格 絮凝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具体地说就是新型网格絮凝沉淀池。
背景技术
目前水处理系统中前置处理所用净化处理设备大多将混合、反应、沉淀等过程设计成几个不同的独立处理单元,这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每种独立处理单元实际占地面积大,管系控制阀门复杂,依赖人工管理;(2)混合反应结构的混合效果不理想,反应效率低,絮体成长慢;(3)混合装置与沉淀装置之间管汇容易积泥,堵塞管道。
因此发明一种集混合、反应、沉淀等功能于一体的整体水净化装置非常有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网格絮凝沉淀池,它集混合絮凝反应、浅池分离、沉淀三过程于一体,以解决现有净水装置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壳体,其特殊之处在于,壳体内依次并排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水口、网格混合区、絮凝反应区和絮凝沉淀区,所述的絮凝沉淀区是由倾斜布置的环形波纹板组合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网格混合区包括多个净水井,净水井内设有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由多层网格板组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壳体底部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与絮凝沉淀区底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絮凝沉淀区上部设有斜管反应器,用于提高固液分离效果,沉淀后的水经过集水槽收集后,完成净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集混合絮凝反应、浅池分离、沉淀三过程于一体,它具有混合、反应效率高,截污能力强,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5,壳体5内依次并排设有相互连通的进水口1、网格混合区2、絮凝反应区3和絮凝沉淀区4,所述的絮凝沉淀区4是由倾斜布置的环形波纹板组合而成。如图2所示,所述的网格混合区2包括多个净水井,净水井内设有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由多层网格板组成。所述的壳体5底部设有排泥管6,排泥管6与絮凝沉淀区4底部连接。所述的絮凝沉淀区4上部设有斜管反应器,用于提高固液分离效果,沉淀后的水经过集水槽收集后,完成净水处理。
所述的网格混合区2是通过壳体5分割得到若干个净水井,每个净水井内设置层数不同的网格结构,网格结构为多层网格板组合且网格板的间距各不相同,网格结构是水平安装在壳体5的支承上,污水依次流过净水井的上升井或下降井,充分与药剂混凝。
工作时,污水从进水口进入絮凝沉淀池内,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净水井的上升井或下降井的流速是不同的,同时在通过网格结构时流速又有多次瞬时的变化,从而使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逐步形成矾花并变大。完成进水、混合、絮凝的初步过程。
在絮凝反应区3水流逐步变平静,矾花进一步长大,其中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底部,成为活性淤泥,无法沉淀的随水流进入絮凝沉淀区4。
经过混合、絮凝后未沉淀的絮体进入絮凝沉淀区4,经由浅池沉淀原理进行再次分离沉淀,再次分离沉淀的絮体与底部活性淤泥再次作用形成更稳固的絮凝体到达壳体5的底部,通过排泥管6排出。本发明中絮凝沉淀区也即浅池,浅池不仅是由多件波纹板组成的一组环形波纹板组,而且是按一定倾角组合安装在壳体中上部,从浅池分离组件上部出来的净化水经沉淀后进一步净化后最终从出水槽排出。所形成的浅池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具有分离负荷大、分离效率高的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江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江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3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可靠性的开关机电路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动物电子标签植入的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