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沾锡机的夹具回转与夹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4908.4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1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谭震;颜红方;易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泓淋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6 | 分类号: | B23K3/06;B23K3/08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沾锡机 夹具 回转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制造用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沾锡机的夹具回转与夹紧装置,用于将夹持有电子产品用的导线的夹具在夹持状态下回转,满足对导线两端的沾锡要求。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电子产品主要指但并不仅仅限于指手提电脑和手机,由于此类电子产品体积较小,接插件的体积也相应较小,于是连接接插件与电路板之间的导线极为纤细。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中,通常由前一工位将一组导线的两端排列并定位于胶粘带上,具体而言,将依需数量的导线的端部以并行方式粘附在胶粘带上,并且相邻导线之间保持有合理的间隔距离,接着由下一工位对导线的端部实施外被挪移(具体可参见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130410B公布的“刀口加热式导线外被挪移装置”),再接着对经外被挪移后的导线的线芯露裸部位沾锡,沾锡后切除或剪除挪移的并且位于导线末端的胶粘带,最后将一组沾锡的导线的端部与接插件即电连接器上的导电接脚焊接,藉此而可供给前述手提电脑或手机生产厂商使用。
关于自动沾锡机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略以例举的如CN2562913Y推荐的“电线沾锡加工装置”、CN202015888U提供的“自动沾锡机”、CN202015889U公开的“一种新型自动沾锡机”、CN102151931A披露的“沾锡加工装置”和CN102601482A介绍的“自动沾锡装置”,等等。
并非限于上面列举的专利方案虽然均具有代替手工沾锡而藉以减轻工人作业强度、提高沾锡效率和保障质量的长处,但是均未给出如何对一组趋于密集状态排列的并且相邻导线之间的间距甚微的导线的端部同时沾锡的启示,尤其,当一组导线以并行方式排列并定位后装夹至夹具上,再将夹具固定到沾锡机上沾锡时,由于相邻导线之间的间隙极小,因此在沾锡时相邻导线之间的间隙往往出现锡粘连情形,如果不能及时在锡液固化之前剔除即梳除,那么毫无疑问会导致短路。又由于在通常情况下需要对一组导线的两端进行沾锡,具体地讲,当完成了对一组导线的一端沾锡后,再对一组导线的另一端沾锡时,需将夹具在夹住导线的状态下转动180°,因此如果不能保证夹具旋转180°,那么必需进行第二次夹装,所谓的第二次夹装是将一组导线从夹具上卸下,再转过180°后再次夹装到夹具上。如此操作方式不仅增加了操作者的操作强度,而且影响沾锡效率。及,在夹具连同导线定位于夹具上后,如果不能对夹具可靠夹住,那么存在夹具连同导线从沾锡机上脱落而整体进入熔锡锅(也可称熔锡池)内,不仅导致导线报废,而且损及夹具,此外还存在因锡液飞溅造成污染乃至伤及操作者之虞。
并不限于上述例举的问题在目前已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给出可借鉴的技术启示。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对定位于夹具上的一组导线的同一端端部同时沾锡而藉以提高沾锡效率、有利于将粘连于相邻导线之间的冗余锡料剔除而藉以避免短路、有益于将装夹有导线的夹具可靠地夹住而藉以避免脱落和有便于保障夹具回转180°而藉以满足对导线的两端先后沾锡要求的自动沾锡机的夹具回转与夹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泓淋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常熟泓淋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49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