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孔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5481.X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0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柴家忆;马建强;马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珀尔滤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9/00 | 分类号: | B01D69/00;A61M5/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过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核孔滤膜。
背景技术
输液疗法已经成为现代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常规手段和方法之一,在现代临床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有的输液器上均安装有过滤器,过滤药液中的有害微粒,以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减小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过滤器上应用的过滤材料有很多种,其中,核孔滤膜是一种能够实现精密过滤的过滤膜。图1为现有的核孔滤膜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核孔滤膜的制造方法为:利用高能重离子辐照滤波基材,在滤膜基材上形成损伤区,再经过适当的化学蚀刻后形成滤膜基体1和滤孔2。其中,滤膜基材厚度在20μm以上,核孔滤膜的滤膜基体1厚度为14μm~20μm,滤孔2为锥形孔,也就是滤孔2的两端直径较大、中间直径较小。
由于现有的核孔滤膜的滤孔2为锥形孔,该核孔滤膜应用到输液器的过滤器上,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锥形的滤孔2容易被药液中的微粒堵塞,因而会造成输液器流量的衰减,无法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孔滤膜,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核孔滤膜容易堵塞,致使输液器流量衰减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核孔滤膜,包括滤膜基体和多个滤孔,所述滤膜基体厚度为7μm~10μm,多个所述滤孔分布在所述滤膜基体上且分布密度为5×105~1×106个/平方厘米;
所述滤孔为圆形直通孔,所述圆形直通孔轴线与所述滤膜基体之间具有70°~90°的夹角,所述滤孔直径为4.10μm~4.55μm。
如上所述的核孔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密度为6×105~1×106个/平方厘米;所述滤孔直径为4.25μm~4.55μm。
如上所述的核孔滤膜,优选地,所述分布密度为7×105~1×106个/平方厘米;所述滤孔直径为4.20μm~4.55μm。
如上所述的核孔滤膜,优选地,所述圆形直通孔轴线与所述滤膜基体之间具有75°~90°的夹角。
如上所述的核孔滤膜,优选地,所述滤膜基体厚度为8μm~9μ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孔滤膜,由于滤孔为圆形直通孔,在实际应用中,小于滤孔直径的微粒很容易通过滤孔,在满足滤除精度和滤除率的同时,不会导致流量的衰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核孔滤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孔滤膜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孔滤膜与现有的核孔滤膜过滤过程的对比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孔滤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滤膜基体; 2-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孔滤膜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核孔滤膜,包括滤膜基体1和多个滤孔2,滤膜基体1厚度为7μm~10μm,多个滤孔2分布在滤膜基体1上且分布密度为5×105~1×106个/平方厘米。
滤孔2为圆形直通孔,圆形直通孔轴线与滤膜基体1之间具有70°~90°的夹角,滤孔2直径为4.10μm~4.55μm。具体地,滤孔2可以是垂直于滤膜基体1的直圆孔,也可以与滤膜基体1呈70°~90°的夹角斜圆孔。滤膜基体1的材料可以为PC(聚碳酸酯),也可以为PET(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等材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核孔滤膜可以应用在输液器的过滤器上,作为过滤器的过滤材料,临床应用的输液器应该满足如下条件,输液器的过滤精度为5μm、滤除率需要达到90%以上,并且要求输液器在10分钟内输液流量达到500ml,符合上述条件的输液器才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若核孔滤膜的滤孔直径较大,虽可以满足流量要求,但无法满足过滤精度和滤除率的要求,若核孔滤膜的滤孔直径较小,可以满足滤除精度和滤除率的要求,但无法满足流量的要求。
下面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核孔滤膜具体原理:
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核孔滤膜与现有的核孔滤膜过滤过程的对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珀尔滤材有限公司,未经嘉兴珀尔滤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54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