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光导入系统照射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6495.3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2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安军;梁荷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嘉乐世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11/00 | 分类号: | F21S11/00;F21V1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光 导入 系统 照射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光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太阳光导入系统照射器具。
背景技术
太阳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目前对于太阳能的照明应用一般是通过将太阳能首先转换为电能,在电能的驱动下提供室内和夜间室外照明。白天室外的太阳光,包含各种对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该种光能够很大的促进光合作用,使室内植物犹如野外般的生长环境。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给人能量和必要的微量元素。科学已经证明,照射阳光对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改善视力,改善休息和睡眠质量,治疗精神疾病,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甚至增强性功能等很多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如果将室外的太阳光采集到室内,即一般所说的自然光照明。它能够解决部分白天照明,为朝北房间、地下室及采光较差的室内的自然光照明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创造良好的视觉工作环境。不仅大大节省了电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室内环境品质。将太阳光导入室内的技术,将逐渐改变传统建筑结构理念,改变阴暗场所和地下室只能采用电照明的模式。电照明既损耗大量的能源,又始终无法达到神奇和伟大的自然太阳光的能量和效果。充分利用自然阳光,才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健康的照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光导入系统照射器具,通过将室外的太阳光采集到室内,通过该照射器具将太阳光从导光光缆中释放出来,提供给室内的自然采光,创造良好的视觉工作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光导入系统照射器具,包括固定盘1、支架2、转动机构3、外壳4、导光光缆5、反光壁6和散射镜7,导光光缆5、反光壁6和散射镜7配合,导光光缆5、反光壁6和散射镜7外部设有外壳4,外壳4通过转动机构3和支架2连接,支架2顶部和固定盘1连接。
所述的支架2内部安放导光光缆5。
所述的外壳4为铝制外壳。
所述的反光壁6是采用圆弧状的反光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室外的太阳光采集到室内,通过该照射器具将太阳光从导光光缆中释放出来,提供给室内的自然采光,创造良好的视觉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一种太阳光导入系统照射器具,包括固定盘1、支架2、转动机构3、外壳4、导光光缆5、反光壁6和散射镜7,导光光缆5、反光壁6和散射镜7配合,导光光缆5、反光壁6和散射镜7外部设有外壳4,外壳4通过转动机构3和支架2连接,支架2顶部和固定盘1连接。
所述的支架2内部安放导光光缆5。
所述的外壳4为铝制外壳。
所述的反光壁6是采用圆弧状的反光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固定盘1是对照明器具进行固定,照明器具安装在室内顶部,通过固定盘1与室内顶部进行固定,保证照明器具的承重及安装稳定性。
导光光缆5将室外主机收集到的太阳光传送到室内,经过支架2引入到照射器具的前段,利用照射器具前端的反光壁6将光缆释放的太阳光聚集在一起,通过照射器具前端的散射镜7将太阳光照射到室内,提供室内照明。
照明器具安装在室内顶部,通过固定盘1与室内顶部进行固定,支架2是对照明器具起支撑作用,同时支架2内部安放导光光缆5,转动机构3是对照明器具进行调整,可以使照明器具以任何角度进行太阳光的照射。外壳4为铝制外壳,有利于照明器具的散热,质量较轻,减少支架2和固定盘1的承重力。反光壁6是采用圆弧状的反光材料制成,与导光光缆5连接,太阳光从导光光缆5释放后,由反光壁6对太阳管进行聚集,增强照射器具的出光率。散射镜7安装在照明器具的最前端,通过散射镜7将反光壁6聚集的太阳光向室内散射太阳光,增加太阳光的照射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嘉乐世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嘉乐世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64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