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浅基础固定式防撞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8835.6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3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运;李国强;胡波;陈素文;卢海陆;王震;刘天一;曹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00 | 分类号: | E01F15/00;E01F15/14;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础 固定 式防撞柱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具有防护作用的构筑物,特别是一种设置在建筑物周边的防护柱。
背景技术
目前,防撞柱主要应用在交通安全方面,近些年,随着国际形式的复杂,各种的恐怖袭击增多,而汽车炸弹方式已成为攻击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主要方式,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例如,2009年10月25日,伊拉克巴格达市中心遭遇两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伊拉克司法部和巴格达省政府建筑严重受损,至少160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2010年9月9日,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央市场遭遇汽车炸弹袭击,17人死亡,133人受伤;2011年1月1日,埃及北部城市亚历山大一座科普特派基督教堂门前遭遇汽车炸弹袭击,至少21人死亡,79人受伤。
而上述恐怖活动之所以造成重大人员及财产损失,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绝大部分建筑周边未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使重要建筑免遭袭击,近年来美国与欧洲相继开发了多种车辆障碍装置,如直臂道闸、升降梁、防撞盆栽、楔形路障等多种形式的防护装置,这些防护装置能很好的起到防护作用,但是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后期围护费用高等缺点,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费用低廉易于围护且防护效果较好的建筑防护构筑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基础固定式防撞柱系统,要解决现有的建筑未设置有效防护构筑物有效防止危险行为对人员密集的重要建筑的冲撞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浅基础固定式防撞柱系统,由防撞柱体和柱基础组成,所述柱基础包括基础混凝土体、横向型钢基础梁、纵向型钢基础梁、基础边梁和基础板筋,所述横向型钢基础梁、纵向型钢基础梁、基础边梁及基础板筋均设置在基础混凝土体内,其中,基础边梁和横向型钢基础梁平行设置,所述纵向型钢基础梁设置在基础边梁和横向型钢基础梁之间并与上述两者垂直相交,所述防撞柱体设置在横向型钢基础梁靠近纵向型钢基础梁的位置,其垂直贯穿横向型钢基础梁并与横向型钢基础梁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基础板筋为双向单层钢筋网。
所述基础边梁为L型钢梁。
所述横向型钢基础梁和纵向型钢基础梁上均开设有浇筑孔和排气孔。
所述横向型钢基础梁和纵向型钢基础梁为H型钢梁或箱型钢梁。
所述基础混凝土体的厚度不小于210mm。
所述防撞柱体设置在靠近纵向型钢基础梁的位置。
所述防撞柱体为钢管混凝土柱,其截面直径不小于250mm,露出基础混凝土体的高度不小于9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防撞柱体与基础中横梁焊接,使防撞柱体与基础混凝土体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良好的防冲撞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要求防撞柱体设置在靠近纵向型钢基础梁的位置,有利于增大抗倾覆力矩,保证其受撞击过程中不会翻转,增强其防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撞柱系统所采用材料和形式均与建筑本体相同,因此与周围环境适应性好,能够很好的搭配周围建筑风格,且不会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在防护工程,反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可与建筑本身同时建造或后期增设,方式灵活,且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费用低廉,后期围护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外围防护,尤其适用于诸如政府办公楼、学校、银行等重要建筑的安全防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单桩布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多桩布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防撞柱体、2-横向型钢基础梁、3-纵向型钢基础梁、4-基础混凝土体、5-基础板筋、6-基础边梁、7-浇筑孔、8-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8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