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加热直饮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39382.9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玉东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加热 饮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饮用水进化设备,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加热直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水的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但随着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尤其是饮用水污染有为突出。目前城镇居民的饮用水是由自来水厂提供的尚未达到洁净水质量要求的自来水,直接引用有损健康。为此需要一种有效的净水设备对自来水做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以提高水质洁净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自来水做进一步净化处理的一种环保型加热直饮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加热直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饮水机架,饮水机架底部设置有顺序连接的前置PP棉滤芯、超滤装置、RO反渗透组件、后置活性炭滤芯、后置PP棉滤芯、紫外线消毒器、加热器、出水龙头,所述反渗透设备还配置有压力罐,还包括微电脑控制器及显示屏,前置PP棉滤芯、超滤装置、RO反渗组件的反渗透滤芯、后置活性炭滤芯、后置PP棉滤芯的出水口设置有水质传感器,出水龙头处的通道上设置有流量计,每一水质传感器及计流量计的输出端与微电脑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脑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反渗透设备的膜组件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其膜孔孔径为0.0001—0.001微米。
上述方案中,所述后置活性炭滤芯采用UDF颗粒活性炭。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力罐为隔膜式密闭压力罐。
上述方案中,所述反渗透组件的膜系采用聚酰胺复合膜。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坚固耐用:内部结构及外观表面全不锈钢复合成型,永不生锈,并符合饮水卫生要求;内置净水系统:采用多级滤芯,以反渗透为核心的处理技术,出水水质好。
二、本实用新型微电脑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水量及当地水质,精确的计算出每级滤芯装置的更换时间,并通过明确的显示信号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可以及时、精确地提醒用户更换滤芯,有利于保证水质安全和使用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饮水机的机构示意图;
图中1为显示器、2为出水开关、3为出水龙头、4为加热器、5为机体、6为压力罐、7为前置PP棉滤芯、8为超滤装置、9为RO反渗透组件、10为后置活性炭滤芯、11为后置PP棉滤芯、12为紫外线消毒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环保型加热直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饮水机架,饮水机架底部设置有顺序连接的前置PP棉滤芯、超滤装置、RO反渗透组件、后置活性炭滤芯、后置PP棉滤芯、紫外线消毒器、加热器、出水龙头,所述反渗透设备还配置有压力罐,还包括微电脑控制器及显示屏,前置PP棉滤芯、超滤装置、RO反渗组件的反渗透滤芯、后置活性炭滤芯、后置PP棉滤芯的出水口设置有水质传感器,出水龙头处的通道上设置有流量计,每一水质传感器及计流量计的输出端与微电脑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脑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反渗透设备的膜组件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其膜孔孔径为0.0001—0.001微米。
上述方案中,所述后置活性炭滤芯采用UDF颗粒活性炭。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力罐为隔膜式密闭压力罐。
上述方案中,所述反渗透组件的膜系采用聚酰胺复合膜。
前置PP棉滤芯采用食品级无味的PP滤芯,其采用的是聚丙烯粒子化学成份,经过加热熔融、喷丝、牵引、接受成形而制成的管状滤芯。由于PP的化学成份干净且符合食用卫生标准,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有流量大、精度高、耐腐蚀、耐压高等特点。
PP滤芯是后续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过滤精度 5um,作为后级滤芯的保安滤芯,有效防止泥沙、铁锈、悬浮物、胶体,降低浊度保护后续处理单元出水水质,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智能滤芯管理器会自动监测滤芯运行状况,当滤芯进出水压差达到0.07-0.1MPa时进行更换。
该滤芯无内轴采用内密外疏设计,不但能维持稳定的流量、压力差及使用寿命,同时有极优良的深度过滤效果及污染物累积量,是一种高效率、低压差、使用寿命长且适用性广泛的滤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玉东,未经杨玉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393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音响散热装置
- 下一篇:基于对等通信流量触发的网络编码连接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