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泡茶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0729.1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6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志荣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泡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泡茶组结构,尤指一种操作便利、作动确实且组成轻巧的泡茶组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茶叶冲泡装置,有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240931号「自控与手控两用的泡茶结构」新型专利案所示,其主要包括有:茶杯,供容纳已冲泡好的茶水;冲泡杯,供叠置于茶杯的上方处,该冲泡杯内设有容室;杯盖,盖合于冲泡杯的上方处;该冲泡杯的容室内凸设有第一、二管体,该第一、二管体的底部相连通,其中第一管体的底部开设有透孔,又该第一管体内设入有浮块,该浮块顶端设有铁片,而其底部接设有限流杆,并穿设于透孔内,又限流杆的底部则连设有阻塞端,另第二管体底部则设有圆孔,并于第二管体内设入有调整杆,该调整杆的底部则形成有阻塞部,该阻塞部阻塞于第二管体的圆孔,另冲泡杯的容室底部接设有滤网座,该滤网座设有筛孔,又滤网座的底部设有漏水孔,该漏水孔供限流杆的阻塞端予以阻塞封闭,另于杯盖上分别设有凸柱及开口,其中该凸柱内部设有槽孔;磁吸杆,设于杯盖凸柱的槽孔内,该磁吸杆于底部设有磁铁,供于第一管体内上、下移动以吸附浮块;退压杆,设于杯盖的凸柱上,供于第一管体内上、下移动以推离浮块。
此种装置的结构极为复杂,不但成本较高,且不易组装;同时其整体的运行动作较为繁琐,极易造成故障情形发生。
另有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240931号「冲茶罐构造改良」新型专利案所示,其于一冲茶罐体内部设一间隔部,把罐体内的空间间隔形成一茶叶容室及一茶液容室;该间隔部上具有一空心圆管,该空心圆管的管孔两端分别与外界相通,一端形成有一导件部,另一端设有一固定部,且由至少一上通孔与茶液容室相通及错开上通孔位置的由至少一下通孔与茶叶容室相通;一按键设在管孔导件部上,并继按键后,在管孔内设一限位件、一活塞杆、一弹簧,及由一固定件在固定部上固定供弹簧支撑;由按键往管孔内压按操作,通过限位件卡掣或不卡掣在导件部的动作改变活塞杆的位置,使上通孔与下通孔得到相通或不相通的开关控制,通过相通时茶叶容室可进出茶液,及不相通时阻止茶液流回茶叶容室的作用,据以冲泡茶可免多杯罐使用的同时,兼具构造精致化的使罐体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
此种装置缺乏与自动化机构组合的机制,仅适用于人工冲泡茶叶的操作,适用范围较为狭隘。
有鉴于常见的茶叶冲泡装置有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泡茶组结构,其由于操作方式极为简易,因此除可配合相关驱动机构进行自动化控制外,亦可依个人使用习惯而完全由人为操作,因此具有使用上的灵活及变化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泡茶组结构,其本身的结构极为简易,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泡茶组结构,其整体运作的动作极为精简,可有效确保产品操作的品质。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
一中空的底座,顶侧设有一杯支撑部;
一外杯,顶部凹设有一具开口的容置空间,于该开口周侧设有搭置于该杯支撑部周缘的环凸缘,于该容置空间底部设有至少一贯穿该外杯的底孔;
一内杯,设置于该外杯的容置空间内,于该内杯底侧设有至少一通孔,且该底孔与通孔中的至少一个孔位处设有一活动塞件,该活动塞件受一弹性元件抵触而使该通孔保持一常态性开启的弹性,且该活动塞件受到内杯底部与外杯底部的抵压;
一操控模块,至少具有一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具有一对该外杯与内杯间产生活动抵压的挡止件,通过该挡止件在对该外杯与内杯之间产生抵压的过程,使该活动塞件封阻该孔位,且于该挡止件解除对该外杯与内杯之间的抵压,则该活动塞件受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而脱离该孔位。
所述的简易泡茶组结构,其中,该操控模块另设有一与该连动机构形成电连接的计时控制单元,该计时控制单元至少具有多个供调整操作的控制键及一显示操作状态的显示屏。
所述的简易泡茶组结构,其中,该连动机构包含一枢设于操控模块内且能受驱动而产生往复枢转的摆动元件,该挡止件设置于该摆动元件上,且该挡止件的活动路径能够通过该底座的杯支撑部,以压掣于该外杯和内杯的边缘。
所述的简易泡茶组结构,其中,该摆动元件中段横向延伸一连动臂,该连动臂经由一弹性件抵触于该操控模块内部预设的定位,使该摆动元件得以保持一往复枢转的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志荣,未经吴志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0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