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震避难安全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1433.1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3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龚长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长山;龚娅雯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B1/76;E04B1/9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211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避难 安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避难安全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震避难舱(设施)及井下安全舱包括其它安全舱,其核心结构是由保护舱和保护舱外层的主体防护结构固定连接构成;保护舱与外层主体防护结构间的连接均为硬连接,或者是在外层保护结构上包覆部分的缓冲材料,减小重物对舱体的冲击;这些保护舱只能提供防止物体对舱内人员砸伤、碰伤或压伤的保护,而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倒塌,保护舱随着建筑物一起跌落时,舱体及乘坐于舱体内的人员在跌落过程中会发生硬性碰撞,不能避免舱体坠落对舱内人员的冲击伤害。
另外,现有的地震避难舱是在建设建筑物的同时,同时建设与建筑物内,不能根据建筑的需要,在建筑物建成后设置于建筑物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地震避难安全舱,其在地震发生时不仅能够承受建筑物坍塌重物对安全舱内人员形成砸、挤、压、埋的伤害,还具有抗坠落能力,减少因坠落对人员的冲击伤害,并且具有抵抗火灾以及报警的功能,因其结构采用可拆装的结构,便于运输以及便于在已经建成的建筑物内组合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地震避难安全舱,它包括外层主体保护结构体和内层保护舱,所述内层保护舱外壳与外层主体保护结构体内壁之间通过弹性部件柔性固定连接,使内层保护舱柔性悬空于外层主体保护结构体内部;通过在内层保护舱外壳各个方向安装多个弹性部件分别与外层主体保护结构体对应部位的连接,使内层保护舱柔性悬空在主体保护结构体内,这样,当地震发生时,一旦地震避难安全舱随房屋一起倒塌下坠时,地震避难安全舱无论朝哪个方向着地,内层保护舱与着地相反方向的弹性部件将受弹力拉伸作用,使内层保护舱下移趋势减缓,同时内层保护舱与着地同向的弹性部件收压缩弹力作用力,抵消内层保护舱的下坠力,避免了内层保护舱下坠力对舱内人员的冲击伤害,而内层保护舱水平周向的弹性部件会分解一部分内层保护舱的下坠力,使内层保护舱做水平环状运动,进一步避免内层保护舱下坠冲击力对舱内人员的冲击伤害;通过弹性部件的连接,还使得内层保护舱与外层主体保护结构体之间不会发生直接硬碰撞,避免了内层保护舱受硬碰撞而变形,无法打开内层保护舱的舱门。
所述弹性部件是钢制弹簧、橡胶弹性块、塑料弹性块、气动避震器或液压避震器。
所述外层主体保护结构体整体为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由金属管材或型材通过螺栓或铆件相互连接固定,以便于使地震避难安全舱在建筑物内快速拆装组合。
所述框架结构的每个框架平面内设有由金属管材或型材通过螺栓或铆件固定连接的支撑加强筋,以增强每个框架平面的支撑力,防止框架结构碰撞时结构变形。
所述内层保护舱的截面呈椭圆形,该内层保护舱由左右两半体构成,所述左右两半体对接并通过螺栓或铆件固定连接,这样不仅抗压能力增强,而且便于地震避难安全舱在建筑物内快速拆装组合,所述内层保护舱的舱壁材质是金属材料或抗压的非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是GS80钢板、25CrMo4钢板、26SiMnMo钢板或碳素钢板,所述抗压的非金属材料是聚酰亚胺、全芳族聚酰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纤维或玻璃纤维材料。
所述内层保护舱的舱壁外表面包覆有阻燃绝热材料层,该阻燃绝热材料层侧材质是硅酸铝材料或石棉材料,以防止地震时引起的火灾对保护舱内人员的伤害;所述内层保护舱的舱壁内表面铺设有阻燃保护材料层,该阻燃保护材料层材质是阻燃性聚氨酯发泡材料、阻燃性橡胶发泡材料或阻燃性塑料发泡材料,以防止地震时引起的火灾对保护舱内人员的伤害以及保护舱下坠时对舱内人员的冲击伤害。
所述内层保护舱的舱壁内表面固设有弹性安全座椅以及与之匹配使用的安全带,对应于弹性安全座椅位置的舱壁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安全防撞气囊,以进一步保护舱内人员的安全。
所述内层保护舱左右两端面分别设有内层防护安全门,所述外层主体保护结构体对应的位置设有外层防护安全门。
所述内层保护舱的舱壁上贯通设置有带过滤装置的可开合的通气孔,所述内层保护舱的舱壁上还贯通设置有玻璃观察窗,以保证舱内人员氧气的供给以及随时了解舱外即时状况。
所述内层保护舱的舱壁外表面设置有自动灯光报警装置以及自动声音报警装置,以便于救援人员可即时发现该地震避难安全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长山;龚娅雯,未经龚长山;龚娅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1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