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笼围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1784.2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7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郭雷;金勇;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笼 围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围堰,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狭窄空间上的石笼围堰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建于建筑物密集的中心城区,施工空间十分有限,施工导流问题往往成为制约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控制因素。由于中心城区河道两岸沿线建筑物密集,不具备开挖明渠、隧洞等导流泄水建筑物进行断流施工的条件,而岸坡式建筑物多需修筑顺河围堰挡水、河床式建筑物多需分期围堰拦断挡水施工。在这种情况下,为减小对水利工程施工期间河道的行洪、过流能力的不利影响,围堰结构设计时,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需尽量减小围堰断面,尤其是顺河道水流方向分期修筑的顺河围堰及纵向围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围堰断面、节约围堰占地空间,增强围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狭窄空间中的围堰布置难度的石笼围堰结构,同时有效解决软弱渗透地基土层上的围堰堰基渗漏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笼围堰结构,包括堰身及堰身两侧的堰脚,所述堰脚由垂直垒砌的石笼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石笼由钢筋网箱以及被所述钢筋网箱包裹的石块构成。
进一步地,两排所述石笼间设钢筋拉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堰身中部设有一防渗墙,所述防渗墙深入地基土层。
进一步地,所述堰身为土石结构。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与传统的土石围堰结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石笼围堰结构两侧的堰脚采用垂直垒砌的石笼构成直立结构,整个围堰的断面减小,围堰占地空间大大减少,能有效解决狭窄空间上的围堰布置问题;
2、由于围堰断面减小,围堰填筑工程量大幅减少,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围堰造价,而且能够缩短围堰工程的填筑工期;
3、石笼结构抗冲刷能力较强,能有效避免水流对围堰堰脚的冲刷,大大减少了堰脚防护工作量;
4、石笼结构整体稳定性好,能有效增加围堰堰脚的压重作用,增强围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采用防渗墙进行基础防渗,能够深入地基土层,有效解决了土石结构基础的渗漏问题,尤其在软弱渗透性地基土层的河道上,本石笼围堰结构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石笼围堰结构的横剖面示意图。
1-堰身; 2-石笼;3-防渗墙;
4-钢筋拉杆;5-地基;6-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石笼围堰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堰身1及堰身两侧的堰脚,堰脚由垂直垒砌的石笼2构成。石笼围堰结构两侧的堰脚采用垂直垒砌的石笼2构成直立结构,围堰断面大为减小,使用其作为分期导流的纵向围堰布置在狭窄河道6上时,可显著增加河床过流断面;石笼2由钢筋网箱以及被钢筋网箱包裹的石块构成,成本低,在后期拆除时水上水下施工均方便,石笼结构可重复使用,大大节约临时工程投资。
具体施工如下:首先在河道6上抛投构成两侧堰脚的石笼2;因为两侧的石笼间会填设土石料制作堰身1,因此合龙后在两侧石笼2间设置钢筋拉杆4以增加稳定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视稳定需要增加钢筋拉杆4的数量。
然后两侧石笼中间采用进占法抛投堰身1的土石料,为增强围堰适用性,便于就地取材,堰身1为一般土石结构,并且在不影响河道泄流的情况下,堰身1的顶宽可适当增加,便于防渗墙3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17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