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气控限位阀的液压举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5136.4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5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柳永华;马桂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昌达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16 | 分类号: | B60P1/16;F15B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3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气控 限位 液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气控限位阀的液压举升系统,属于自卸车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主要通机械软轴式操纵机构操纵换向阀实现车厢的举升。安装起来不方便,不易实现远距离操作。操作起来也比较费力,且不带气控限位阀,对举升油缸的使用寿命也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气控限位阀的液压举升系统,能很好的实现远距离操作,能够延长举升油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气控限位阀的液压举升系统。该系统具有一个与手动换向阀进气口相连的储气筒,手动换向阀的第一出气口依次通过气控限位阀和取力器气缸与齿轮泵控制端相连,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单向阀和气控换向阀连接到举升油缸。气控换向阀控制端连接到手动换向阀的第二出气口。此外本系统还包括液压油箱和溢流阀。所述齿轮泵进油口伸入到液压油箱中。溢流阀用来防止油压过高损坏举升油缸或其它部件,其输入端连接到单向阀出油口,输出端与从气控换向阀的排油口到液压油箱的油管连通。
举升车厢时,人工操作手动换向阀,使压缩空气经过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以及气控限位阀,让取力器气缸通气工作。在取力器气缸的驱动下,齿轮泵将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经齿轮泵、单向阀、气控换向阀泵入举升油缸。举升油缸推动车厢举升。由于气控限位阀的限位杆与车厢卸货时下倾一端的底板相接触,因此当车厢举升到设计最大转角位置时,车厢底板将气控限位阀的限位杆压下切断其进气口与出气口的通路,使进气口与排气口相连,压缩空气直接排入大气中。这时取力器气缸停止工作,齿轮泵停止泵油,举升油缸里的油在单向阀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举升油缸不再泵入液压油,车厢在最大转角位置时保持静止。
车厢下降时,人工操作手动换向阀,使压缩空气从手动换向阀的第二出气口进入气控换向阀的控制端。此时气控换向阀的出油口与排油口连通,举升油缸里的液压油通过气控换向阀的排油口流到液压油箱,举升油缸内的活塞在车厢自重的作用下下降,最后完成车厢的下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液压油箱带有液位探测器,防止油位过低而导致齿轮泵取不到油,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起来比较省力,且可以实现远距离操作。通过气控限位阀可以有效保护举升油缸,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储气筒1、手动换向阀2、气控限位阀11、限位杆3、取力器气缸4、齿轮泵5、单向阀6、液压油箱7、溢流阀8、气控换向阀9和举升油缸10。其中手动换向阀2为三位四通阀,具有气口第一出气口A、第二出气口B、进气口P、排气口O以及限位杆3,进气口P与储存压缩空气的储气筒连通,排气口O与外界大气连通,第二出气口B与气控换向阀的进气口连通,第一出气口A通过气控限位阀11与取力器气缸4连通。取力器气缸4的另一端连接到齿轮泵5控制端。气控限位阀11是一个二位三通型的气动元件,具有出气口F、进气口G、排气口H和限位杆3,其中进气口G与手动换向阀2的第一出气口A相连通,出气口F连接到取力器气缸4,排气口H与大气连通,限位杆3与车厢卸货时下倾一端的底板相接触。气控换向阀9是一个二位三通型的气动元件,其设有进油口C、出油口D和排油口E。其中进油口C和单向阀6、齿轮泵5通过油路依次连接,齿轮泵5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伸入到液压油箱7中。气控换向阀9的出油口D连接到举升油缸10,排油口E通过油管直接连接到液压油箱7。在气控换向阀进油口C还连接了一个溢流阀8,该溢流阀8的另一端与从气控换向阀排油口E直接到液压油箱7的油管连通。溢流阀8输入端连接到单向阀6的出油口,可以探测该油路的油压,当举升油缸10内的油压过大时,会打开溢流阀8,使得液压油通过溢流阀8的另一端回流到液压油箱7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昌达车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昌达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51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