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扣式脚手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113.5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3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宁;孙燕飞;张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5/02 | 分类号: | B63C5/02;E04G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金云嵋 |
地址: | 265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扣式 脚手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船舶修造业、海洋钻井平台作业、建筑施工和路桥施工领域的脚手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海洋工程建设行业中,高空作业通常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使用高空车配合,其优点是反应迅速,可快速抵达指定位置进行作业,缺点是只适用于船体及分段外板且不适合多人同时在同一位置作业。另一种是采用搭建脚手架的方式,其优点是对船体及分段结构上的任何位置均适用,并可支持多人在同一位置作业,但现有脚手架大都采用碗扣式结构,其需要从地面开始满搭(即:以地面为支撑平面,从地面开始搭建直至需要作业的高度),所以存在如下缺陷:(一)、脚手架搭设周期长,反应迟缓;(二)、部分区域需要将脚手架焊接在船体上,对油漆的破坏较大;(三)采用满搭的作业方式,后期船舶在进入沙房打砂涂装前需对脚手架进行大量改动,人力消耗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卡扣式脚手架,其不仅搭设周期短,节省人力;而且容易改动,移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卡扣式脚手架,包括:一连接杆和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弯形卡头,所述弯形卡头包括: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端部和所述第二侧壁端部之间的一底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所述底壁合围成U字形,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螺孔,并在每个螺孔中螺设有紧固件。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式脚手架还包括:一环绕连接在所述弯形卡头外表面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包括三段,其第一段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其第二段由所述第一段垂直弯折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其第三段由所述第二段垂直弯折延伸并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的宽度小于所述弯形卡头的宽度,且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弯形卡头的宽度方向的中心,所述螺孔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加强件第三段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式脚手架还包括:至少一连接在所述弯形卡头的第一侧壁和所述连接杆之间的肘板。
进一步地,所述肘板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肘板、第二肘板和第三肘板,所述第一肘板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相对所述加强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肘板和所述第三肘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两侧并垂直于所述第一肘板。
进一步地,所述肘板呈三角形,其厚度在10mm~20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的管壁厚在1.5mm~2.5mm之间,所述钢管的外径在45mm~5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弯形卡头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第三侧壁均为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厚度在10mm~20mm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脚手架能够牢固地卡装在待施工建筑物的分段垂直自由边上,直接搭设吊架,避免了从地面满搭,节省了人力,也避免了直接将脚手架焊接在待施工的建筑物表面(如船体分段),保护了油漆,同时吊架可随分段等施工建筑物移动,避免了船舶等施工在进入砂房前的后期改动,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卡扣式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脚手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卡扣式脚手架1包括:一连接杆11和连接在连接杆11一端的弯形卡头12。
连接杆11通常为直杆,特殊使用环境下,其也可为弯杆。连接杆11通常采用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以节省成本,并减轻重量。为保证连接杆11强度,其可采用金属材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为钢管,钢管的管壁厚在1.5mm~2.5mm之间,优选为2mm厚度,钢管的外径在45mm~55mm之间,优选为50mm左右,钢管的长度在1000mm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龙口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