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质预处理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303.7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诞;胡伟;李巍;曹卉;俞士敏;张俊;赵井根;陆惠萍;沈澈;冯太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质 预处理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及环境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质预处理设施。
背景技术
为避免堵塞人工湿地、影响水体景观功能和破坏沉水植物的生长并影响水体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和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或者其他水体对悬浮物、进水负荷及透明度均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对于悬浮物含量较高、细颗粒物多、透明度低和水质较差的地表水体,在进入人工湿地、景观水体和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或者其他水体之前,需对水体进行预处理,以降低水体的悬浮物含量,提高透明度,预净化水质,降低进水负荷。
目前,提高地表水透明度、降低悬浮物(特别是细颗粒悬浮物)及进水有机负荷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自然沉降、投加絮凝剂、投放水生动物和水体増氧等,其中自然沉降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难以推广使用,且自然沉降法对水体的细颗粒物去除效果不明显;投加絮凝剂会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去除细颗粒物效果好,但存在投放药剂量大、底泥膨松不易沉降压实、需定期清泥、投放絮凝剂的污泥不能还田利用及费用较高等缺点;投放水生动物,如水生大型枝角类、蚤类等,对提高透明度有一定效果,特别是对藻类滋生引起的水体浑浊,透明度改善效果显著,但其应用受气温、水温、水文等多个因素限制,且需定期补充投放,费用较高,效果亦不稳定,不适合应用在流通水体;水体増氧可降低地表水有机负荷,对水体中COD、BOD5及NH3-N等去除率较高,效果较为稳定,主要形式包括跌水増氧、曝气増氧、大气复氧和机械増氧等,但水体増氧对降低悬浮物及提高透明度作用不大。综上所述,现今各种水质预处理设施均有非常明显的缺陷,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强化水质预处理设施已经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预处理设施,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质预处理设施,沿水流方向包括依次联通的配水系统、配水设施、沉淀系统和拦截净化系统,所述配水设施上设有网状分布的孔眼,所述拦截净化系统沿水流方向包括依次联通的净化水体填料区和水生植物区,且所述拦截净化系统通过所述净化水体填料区与所述沉淀系统联通,所述配水系统与所述沉淀系统通过所述配水设施上的孔眼相通。
优选的,所述净化水体填料区的长宽比≥2,有效水深1~2m,所述净化水体填料区内设有填料,所述填料选自纤维填料、生物绳、纤维填料、组合填料、弹性填料或无纺土工布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所述填料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载体,并在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起到拦截、吸附及净化功能。
优选的,所述净化水体填料区的长宽比为2-6。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依水流方向竖直放置的多排填料。
优选的,所述填料选自纤维填料、无纺土工布或生物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优选的,所述纤维填料为有结渔网,网径规格为(5-15)*(5-15)mm,设置3排以上,排间距≥0.5m。
优选的,所述有结渔网的排数为10排,排间距为1m。
优选的,所述每排有结渔网均分为左右两道,所述左右两道有结渔网的宽度之和为净化水体填料区宽度的70%以上,高度为1.5-2m,左右两道有结渔网中间留有过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无纺土工布的规格为200-400g/m2,设置3排以上,排间距≥0.5m。
优选的,所述土工布的规格为300g/m2,一共设有5排,排间距为1m。
优选的,所述每排无纺土工布均分为左右两道,所述左右两道无纺土工布的宽度之和为净化水体填料区宽度的70%以上,高度为1.5-2m,左右两道无纺土工布中间留有过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生物绳为由聚丙烯纤维、维尼纶、尼龙和聚偏二氯乙烯等多种化学纤维材料制成的多功能变形纤维,设置3排以上,排间距≥0.5m。
优选的,所述生物绳一共设有5排,排间距为1m。优选的,所述每排生物绳均分为左右两道,所述左右两道生物绳的宽度之和为净化水体填料区宽度的70%以上,高度为1.5-2m,左右两道生物绳中间留有过水通道。
所述净化水体填料区的作用为:沉淀区出水进入填料区后,水体溶解氧较高,同时流速较慢,大颗粒悬浮物已基本去除,可以充分利用填料及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的物理吸附及生物分解作用,吸附拦截水体中的细小悬浮物,并对水体水质中呈溶解态的氮盐、磷盐以及有机物进行吸收、分解及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规模化鸭养殖厂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农田径流排放口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