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防转饭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579.5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0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宇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A45C13/02;A45C1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孔祥超 |
地址: | 40002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饭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日用品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层防转饭盒。
背景技术
现有多功能饭盒多由上、下几层盒体叠加一起,这样可以增加放置的腔室。由于碗盆等多为圆形,为使饭盒中也能盛放碗盆,多数盒体均为圆形结构。但是当饭盒由上、下几层盒体叠加一起时,各相邻盒体之间容易产生转动,影响手提饭盒时的平稳性,如若盒内盛放有汤等流动液体时,则液体易流出饭盒,既浪费粮食,也影响饭盒的卫生;并且,圆形的盒体放不下筷子,手提筷子也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周向限位的多层防转饭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防转饭盒,包括框形的盒架(1),在盒架(1)的上部形成有提手,盒架(1)的下端设置有盒座(4),盒座(4)上叠放有多层圆形的盒体(2),所述各层盒体(2)的侧壁局部往内凹,形成纵向的内凹槽(3),在所述盒座(4)外边沿中部朝上凸出形成有卡块(5),所述卡块(5)卡入最下层盒体(2)的内凹槽(3)下部,在所述内凹槽(3)中放置有筷子(6)。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各层盒体的外侧壁局部内凹,使各层盒体上形成纵向的内凹槽,并将下层盒体上的内凹槽由盒座上的卡块卡位,这样,当筷子从上到下插入盒体的内凹槽中后,筷子的下端与卡块接触后,通过筷子、卡块与内凹槽的作用,实现各层盒体之间以及盒体与盒座之间周向防转限位,并使饭盒提携时内部更稳;同时也为饭盒提供了筷子的安放处,既简单又实用。
所述内凹槽(3)为沿盒体(1)外轮廓分布的弧形槽,且内凹槽(3)的外槽口窄,内槽底宽。这样,筷子放入后不易从内凹槽中滑出。
所述内凹槽(3)的外槽口宽为2-4mm,所述内凹槽(3)的槽底宽为5-8mm。内凹槽(3)的外槽口宽为2-4mm,小于筷子粗端的外径,使筷子不会从外槽口中滑出,内凹槽(3)的槽底宽为5-8mm,这样可以在槽内放置两根筷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盒体的外侧壁上设置内凹槽,在盒座上设置卡块,并通过筷子、卡块与内凹槽的作用,实现各层盒体之间以及盒体与盒座之间周向防转限位,并使饭盒提携时内部更稳;同时也为饭盒提供了筷子的安放处,既简单又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盒架1、盒体2、内凹槽3、盒座4、卡块5和筷子6构成。其中盒架1为框体结构,盒架1的上端为提手,盒架1的下端固定有圆盘形的盒座4,该盒座4其中一侧中部的边沿朝上一体凸出形成有卡块5。在所述盒座4上叠放有三层盒体2,所述盒体2为圆形状,且各盒体2的外形一致,在各盒体2外侧壁中部均局部内凹形成内凹槽3,内凹槽3为纵向通槽,各层盒体2的内凹槽3位于同一纵向直线上。所述内凹槽3为外槽口窄,内槽底宽的弧形槽,各内凹槽3的外槽口宽为2-4mm,槽底宽为5-8mm。所述卡块5比内凹槽3略小,最下层盒体2上的内凹槽3的下部卡在卡块5上。所述筷子6从上到下插入到各层的内凹槽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宇,未经赵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有开口袋的拉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