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细纤维革生产中的废水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889.7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5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蔡鲁江;王春林;吴发庆;李革;孙万胜;李少正;宋志刚;马广毅;曲岗;李杰;颜俊;陆亦民;徐郁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万华世旺超纤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7C15/06;C07C7/00;C07C7/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生产 中的 废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革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超细纤维革生产中的废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超细纤维革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水中含有少量甲苯及聚乙烯,现有的工业上的超细纤维革生产中的废水处理一般通过油水分离器将甲苯与水分离,分离后甲苯通过油出口流出油水分离器,含有少量甲苯及聚乙烯的废水通过水出口流出油水分离器,此种处理方式分离出的废水中仍然含有少量甲苯及聚乙烯,由于难以回收利用而直接排放,不仅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浪费水和原料,提高了超细纤维革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对废水进行余热利用,且处理后的废水可排放至补水槽进行回收利用,既节能环保,又可降低超细纤维革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超细纤维革生产中的废水回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细纤维革生产中的废水回用系统,包括有升温槽、甲苯追出机、冷却器及过滤器,该升温槽、甲苯追出机、冷却器及过滤器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甲苯追出机还设有出气口,该升温槽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甲苯追出机的进水口,该冷却器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过滤器的进水口,该甲苯追出机的出水口藉由高温水余热利用系统连接于冷却器的进水口。
所述甲苯追出机的出气口藉由管道连接于冷凝器。
所述高温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有溢流槽、甲苯预热器及用于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该溢流槽、甲苯预热器及板式换热器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溢流槽的进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甲苯追出机的出水口,该溢流槽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甲苯预热器的进水口,该甲苯预热器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道进水口,该板式换热器的第一流道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冷却器的进水口。
还包括有一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补水槽,该补水槽的进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过滤器的出水口,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道进水口。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流道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至升温槽的进水口。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高温水余热利用系统对废水进行余热利用后再冷却,过滤出废水中聚乙烯及其络合物,处理后的废水可排放至补水槽进行回收利用,既节能环保,又可降低超细纤维革的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升温槽,2.甲苯追出机,3.冷却器,4.过滤器,5.冷凝器,6.补水槽,7.溢流槽,8.甲苯预热器,9.板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细纤维革生产中的废水回用系统,包括有升温槽1、甲苯追出机2、冷却器3及过滤器4,该升温槽1、甲苯追出机2、冷却器3及过滤器4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甲苯追出机2还设有出气口,该升温槽1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甲苯追出机2的进水口,该冷却器3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过滤器4的进水口,该甲苯追出机2的出水口藉由高温水余热利用系统连接于冷却器3的进水口。所述甲苯追出机2的出气口藉由管道连接于冷凝器5。还包括有一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补水槽6,该补水槽6的进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过滤器4的出水口。
参照图1,所述高温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有溢流槽7、甲苯预热器8及用于热交换的板式换热器9,该溢流槽7、甲苯预热器8及板式换热器9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溢流槽7的进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甲苯追出机2的出水口,该溢流槽1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甲苯预热器8的进水口,该甲苯预热器8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板式换热器9的第一流道进水口,该板式换热器9的第一流道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冷却器3的进水口。所述补水槽6的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于板式换热器9的第二流道进水口。所述板式换热器9的第二流道出水口藉由管道连接至升温槽1的进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万华世旺超纤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泉州万华世旺超纤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8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污泥处置来降低氮氧化物的装置
- 下一篇:油田注入水二次污染综合防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