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苍蝇诱杀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6895.2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2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冬梅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苍蝇 诱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捉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简易苍蝇诱杀筒。
背景技术
苍蝇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为了消灭苍蝇人们已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目前已有的电子灭蝇器,在使用不当时容易发生漏电事故,使用电子灭蝇器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它需要消耗有限电力资源,其制作成本也较为高昂。此外,有的灭蝇器在迷宫外设置饵,苍蝇吃食后,不一定能自动进入迷宫,这使捕杀效率极大降低,灭蝇效果极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易苍蝇诱杀筒,本诱杀笼不用电力,利用苍蝇嗅觉灵敏、爱吃腥臭食物的特性,运用物理方法设计的迷宫结构来诱捕、溺杀苍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苍蝇诱杀筒,包括底盒和捕捉筒,所述底盒上安装有捕捉筒,在捕捉筒上端设有过渡通道管,过渡通道管位于捕捉筒内,在过渡通道管内还设有一可分置的盖板;所述捕捉筒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过渡通道管为倒锥形结构,在过渡通道管下端开设有苍蝇入孔。
优选的,所述底盒的上端面还设有凸起的诱饵钩,诱饵钩的高度与过渡通道管的高度和大于底盒的高度与捕捉筒的高度和。
进一步,所述过渡通道管由透明材料制成。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苍蝇诱杀筒不用电力,而是利用苍蝇嗅觉灵敏、爱吃腥臭食物的特性,运用物理方法设计的迷宫结构来诱捕、溺杀苍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灭蝇效率高,不需任何能源,清洁卫生,收放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底盒;2、捕捉筒;3、过渡通道管;4、盖板;11、诱饵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简易苍蝇诱杀筒,包括底盒1和捕捉筒2,所述底盒1上安装有捕捉筒2,在捕捉筒2上端设有过渡通道管3,过渡通道管3位于捕捉筒2内,在过渡通道管3内还设有一可分置的盖板4;所述捕捉筒2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过渡通道管3为倒锥形结构,在过渡通道管3下端开设有苍蝇入孔。所述底盒1的上端面还设有凸起的诱饵钩11,诱饵钩11的高度与过渡通道管3的高度和大于底盒1的高度与捕捉筒2的高度和。所述过渡通道管3由透明材料制成。
使用时,先将溺蝇水注入到倒底盒1内,在诱饵钩11挂上有强烈腥臭味的诱饵,再在底盒1上安装上捕捉筒2和过渡通道管3,将本苍蝇诱杀筒放置在室内外有光线苍蝇能出入的地方。由于具有强烈腥臭味的诱饵的引诱作用,苍蝇循味而来。为了能吃到诱饵,苍蝇不得不通过倒锥体形的过渡通道管3的苍蝇入孔,进入到底盒1、捕捉筒2和过渡通道管3组成的空间内,最后吃到诱饵。由于底盒1、捕捉筒2和过渡通道管3组成的空间明亮,使得苍蝇很难再从原路返回,不得已被困在其中。或乱飞冲撞掉入溺蝇水中,溺水而亡;若观察到底盒1、捕捉筒2和过渡通道管3组成的空间内有苍蝇未溺水而亡,则用盖板4堵住过渡通道管3,摇动本苍蝇诱杀筒,使苍蝇溺水或将苍蝇冲刷而死。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冬梅,未经张冬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6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