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7022.3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4 | 分类号: | C09J7/04;C09J133/00;C09J183/00;C09J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阻燃 双面 胶粘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属于双面胶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电脑,家电,等领域,双面胶带被广泛应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其在组装过程中为了达到所需要结构和组装效果,现有技术组合仅仅单纯根据需要将所需材料层叠加而成,胶带的上下表面分别粘接有离型膜和隔离膜,使用时,先撕下隔离膜,粘接在被粘接部位,然后再去掉离型膜,粘贴在另一被粘接部位上;使两被粘接部位粘接在一起。其次,市场对双面胶粘带阻燃性能也提出了需求,而现有双面胶粘带,往往采用棉纸作为双面胶带的基材,不具有阻燃,再次,现有双面胶粘带抗拉伸性能差,客户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不易操作,重复操作性能差,譬如第一次贴合的不适合,需要重新贴合,此时就无法再重工,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此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既提高了胶带的抗拉伸强度,也实现了双面胶粘带阻燃的功能,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且便于剥离,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施工和避免胶层污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包括一无纺布层,此无纺布层上、下表面分别涂覆有亚克力胶黏层、有机硅胶黏层;所述有机硅胶黏层另一表面贴覆有PET离型膜,所述亚克力胶黏层另一表面贴覆有PE离型膜,所述亚克力胶黏层、有机硅胶黏层内均含有若干阻燃颗粒。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无纺布层的厚度为0.03mm~0.07 mm。
2、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材层、PET离型膜和PE离型膜的厚度比例为1:1~4:0.2~1。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其无纺布层上下表面的亚克力胶黏层、有机硅胶黏层内均含有若干阻燃颗粒,既提高了胶带的抗拉伸强度,也实现了双面胶粘带阻燃的功能,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其次,包括一无纺布层,此无纺布层上、下表面分别涂覆有亚克力胶黏层、有机硅胶黏层,其一面可以贴极性低的材料,另一面可以正常使用,有机硅胶水面先剥离先使用且便于剥离,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施工和避免胶层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无纺布层;2、亚克力胶黏层;3、有机硅胶黏层;4、PET离型膜;5、PE离型膜;6、阻燃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包括一无纺布层1,此无纺布层1上、下表面分别涂覆有亚克力胶黏层2、有机硅胶黏层3;所述有机硅胶黏层3另一表面贴覆有PET离型膜4,所述亚克力胶黏层2另一表面贴覆有PE离型膜5,所述亚克力胶黏层2、有机硅胶黏层3内均含有若干阻燃颗粒6。
上述无纺布层1的厚度为0.05mm。
上述基材层1、PET离型膜4和PE离型膜5的厚度比例为1:1.8:1。
实施例2:一种抗拉伸阻燃双面胶粘带,包括一无纺布层1,此无纺布层1上、下表面分别涂覆有亚克力胶黏层2、有机硅胶黏层3;所述有机硅胶黏层3另一表面贴覆有PET离型膜4,所述亚克力胶黏层2另一表面贴覆有PE离型膜5,所述亚克力胶黏层2、有机硅胶黏层3内均含有若干阻燃颗粒6。
上述无纺布层1的厚度为0.07 mm。
上述基材层1、PET离型膜4和PE离型膜5的厚度比例为1:2:0.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70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