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泵泵体的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47164.X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6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盟通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泵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领域,涉及一种真空泵泵体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真空泵的类型多种多样,其被广泛用于塑料机械、农药化工、燃料化工、砖瓦机械、低温设备、造纸机械、医药化工、食品机械、工业电炉、电子行业、真空设备、冶金、石油、矿山、地基处理等领域。真空泵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容器的容积变化或挤压等方式,达到抽排气的目的。现有的真空泵设备一般采用交、直流电机作为原动力,泵体一般为活塞、螺杆、叶轮或膜片等机构,泵体上设有独立的进气孔和排气孔。
真空泵一般包括电机、气缸和活塞,活塞位于气缸内,活塞的一端设有连杆,该连杆通过偏心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真空泵泵体内部设置有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连杆进行上下运动,从而使上不得气室内形成真空。气室跟外部连接,即可造真空。气室的密封性是真空泵形成真空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气室的密封是靠单向阀密封装置实现的,该单向阀密封导致真空泵整个体积变大,泵体内真空度不高,且成本较高,安装也较为复杂。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实用新型要研究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泵泵体的密封结构,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向阀密封装置进行气室密封,造成气室内真空度不高,且真空泵整体体积较大、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泵泵体的密封结构,所述真空泵包括泵体和位于泵体内的铜套,所述密封结构包括阀片、阀片压板及支架;所述阀片压板盖封在所述铜套的一端上;所述阀片设置在阀片压板的另一面上,并嵌设在所述支架内;
所述阀片的本体上设有第一“U”型舌和第二 “U”型舌;所述第一“U”型舌和第二 “U”型舌相背对称设置,所述阀片的本体上对应第一“U”型舌和第二 “U”型舌的端部分别形成两个对称的“U”型气槽;
所述阀片压板上对应阀片的第一“U”型舌位置设有出气孔;所述阀片压板对应阀片的第二 “U”型舌位置设有斜面及“U”型槽口;
所述支架上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还设有供容置阀片的排气腔,所述排气腔与排气孔连通;所述排气腔的底部上对应第二 “U”型舌位置设有圆形沉孔;所述排气腔的底部上对应所述阀片的第一“U”型舌位置设有凸销。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阀片压板与阀片相接触的一面上设有凸筋。
2、上述方案中,所述凸筋为三条,在所述阀片压板与阀片相接触的一面上呈两横一竖交叉设置。 该凸筋起到压紧密封作用,使其不向四周泄气。
3、上述方案中,所述阀片压板与阀片上对应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架上对应所述定位孔的位置设有定位销。
4、上述方案中,所述凸销的顶面为斜面。
5、上述方案中,所述出气孔的孔径尺寸小于第一“U”型舌的直径尺寸。即该出气孔的形状不限,只需第一“U”型舌能将其盖住密封即可。
6、上述方案中,所述阀片上还设有加工工艺孔。
7、上述方案中,所述阀片压板上设有斜面,该斜面用于在与第二“U”型舌配合时,其斜度便于进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结构采用跷跷板的原理,在阀片上设有两个背向设置的第一“U”型舌和第二“U”型舌;当真空泵气缸的活塞杆拉出时,阀片上的第一“U”型舌跷起,此时,阀片上的第二“U”型舌与阀片压板上的斜面配合实现密封;则支架上进气口进气,气体经过阀片上第一“U”型舌端部的“U”型气槽及阀片压板上的出气孔被吸进真空泵泵体内,实现真空泵的进气;当真空泵气缸的活塞杆推进时,阀片上的第二“U”型舌跷起,此时,阀片上的第一“U”型舌盖封住阀片压板上的出气孔实现密封,则泵体内部的气体经阀片压板上的斜面、“U”型槽口与“U”型气槽配合处溢出,并进入支架上的排气腔内的圆形沉孔,最后经排气口排出,实现真空泵的排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利用跷跷板原理,采用阀片和阀片压板配合,使得真空泵泵体密封更严,泵体内真空度更高,且使得真空泵整体体积较小,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盟通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盟通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471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