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卧式换挡操纵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1418.5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蒋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卧式 换挡 操纵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重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整体结构的卧式换挡操纵器壳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卧式换挡操纵器壳体,由主体部和覆盖部组成,主体部和覆盖部分别压铸成形,再通过乐泰胶或620胶粘接在一起,主体部位于覆盖部的左侧,且主体部高于覆盖部,在主体部上设置有换挡杆槽和换挡板,在覆盖部的左端开有软轴通过槽,主体部两侧壁的宽度等于覆盖部两侧壁的宽度。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分体式结构通过胶粘在一起,粘接固定性不好,在使用过程中,粘接位置处易裂开,粘接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2)粘接精度差,影响了换挡操纵器的功能:(3)壳体整体结构不紧凑、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旨在提供一种精度高、可靠性高、操控性好、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的整体卧式换挡操纵器壳体。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整体卧式换挡操纵器壳体,由主体部和覆盖部构成,所述主体部位于覆盖部的左侧,且主体部高于覆盖部,在主体部上设有换挡杆槽和挡位板,所述挡位板的顶部是由若干半径不等的弧形面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换挡杆槽位于主体部的中间位置处,挡位板位于换挡杆槽的一侧,在覆盖部的左端开有软轴通过槽,关键在于:所述主体部和覆盖部一体压铸成形,所述覆盖部两侧壁的距离从左到右逐渐增加,直到与主体部两侧壁的距离相等为止。
优选为,设置在所述覆盖部左端的软轴通过槽共两个,所述软轴通过槽为U形槽,且U形槽的开口端位于下方,以保证软轴通过性好。
有益效果:
(1)换挡操纵器壳体采用整体式结构,相比粘接而成的分体式结构,更耐用、固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精度更高、操控性更高;
(2)优化了结构,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小,易于整车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向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整体卧式换挡操纵器壳体,由主体部1和覆盖部2两部分构成,主体部1位于覆盖部2的左侧,主体部1高于覆盖部2,主体部1为方形,覆盖部2近似长条形。在主体部1上设有换挡杆槽1a和挡位板1b,挡位板1b的顶部是由若干半径不等的弧形面依次连接而成,换挡杆槽1a位于主体部1的中间位置处,挡位板1b位于换挡杆槽1a的一侧,在换挡板1b上还设置有轴承孔1c。在覆盖部2的左端开有软轴通过槽2a,以上所述与传统的卧式换挡操纵器壳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主体部1和覆盖部2一体压铸成形,覆盖部2两侧壁的距离从左到右逐渐增加,直到与主体部1两侧壁的距离相等为止。
结合图2、图3,最好是,设置在覆盖部2左端的软轴通过槽2a共两个,软轴通过槽2a为U形槽,且U形槽的开口端位于下方。软轴通过槽2a的数量和形状不限于上述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此作为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永发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14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发电机转子定子装配装置
- 下一篇:茶园管理机专用变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