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及超声波基因转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2386.0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9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川;郑海荣;陈智毅;钱明;张金山;林少丛;周熹;曾成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频 超声 探头 超声波 基因 转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及采用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的超声波基因转染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超声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复杂,在同等剂量的体外超声辐照下,经过不同的超声辐照条件和方式(如传播媒介、环境温度、距离、组织细胞种类等),其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与体外环境相比,体内环境更加复杂,由于体内环境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因而超声辐照条件、辐照时间和辐照方式均与体外环境的各项参数有显著差异,进而体内环境转染的效率对不同的组织、疾病会存有较大的差异。
目前,国内的超声产品可用于体外、体内的研究,但不能随时观察微泡破坏的情况,只能通过分子探针检测基因进入体内的情况,间接推断出微泡破坏对转染的效率,在检索过程中其转染条件需要多次摸索尝试,从而导致转染调教复杂,还可能造成过度空化效应导致对组织的损伤。
在CN201110262393.X发明专利申请中,揭示了一种三平面超声探头,用于实现更加快速准确地确定病灶的具体位置。该发明的三平面超声探头中的三个超声探头均位于仿生材料下方,与人体腔内组织不会直接接触,进而在扫描时减少近场盲区和旁瓣伪像。但并未有解决微泡药物的集实时超声图像监测、定点投递、局部超声辐照等。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超声成像在基因转染和靶向基因释放中应用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超声装置只能依靠分子探针检测基因进入体内,不能实时观察微泡破坏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包括壳体,设置在上述壳体中部的第一超声换能器,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第二、第三超声换 能器,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分别位于上述第一超声换能器的左、右两侧;其中,上述第一超声换能器为高频线阵超声换能器,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为低频线阵超声换能器,且上述超声换能器上设有给药探针。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与第一超声换能器具有一夹角,且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的聚焦点交叠在声场区域。
进一步地,上述线阵超声探头还包括低频功率源。
进一步地,上述低频功率源包括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和功率振荡电路,上述电源电路依次通过控制电路、功率振荡电路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的阵元数为64。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超声换能器的阵元数为128。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超声换能器为1D线阵。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为1.5D线阵。
同时,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超声波基因转染系统,上述转染系统包括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其中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包括壳体,设置在上述壳体中部的第一超声换能器,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分别位于上述第一超声换能器的左、右两侧,且上述超声换能器上设有给药探针。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为1.5D线阵且阵元数为64,上述第一超声换能器为1D线阵且阵元数为128。
本实用新型的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超声换能器具有成像功能,可实时监测微泡的破坏情况;并且超声换能器上配备给药探针,对于血供稀少的病灶可以进行组织内局部注射载基因微泡,以提高组织中微泡和基因的浓度,再进行转染增加治疗效果;具有定位、定时的效果,在释放基因时,对基因片段无明显损伤,不影响基因转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的正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排混频线阵超声探头,包括壳体4,设置在上述壳体4中部的第一超声换能器1,设置在上述壳体内的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2、3,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2、3分别位于上述第一超声换能器1的左、右两侧;其中,上述第一超声换能器1为高频线阵超声换能器,上述第二、第三超声换能器2、3为低频线阵超声换能器,且上述超声换能器上设有给药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23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