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山区沟谷弃碴回填造地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3790.X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9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朱颖;李安洪;李楚根;徐骏;葛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沟谷 回填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区存在大量工程弃碴又缺乏建设用地问题,特别涉及山区沟谷发育又严重缺乏建设用地的人口集中区或城镇发展问题。
背景技术
我国山区特别是西部山区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人口集中区或区域城镇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时地方建设扩大城镇面积及工程建设产生大量的工程弃碴无法堆放或不良堆放可能产生人为地质灾害,这成了沟谷发育的山区城镇建设、经济发展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思路、一种新的造地构造,并符合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区沟谷弃碴回填造地构造,具有施工方便、造地面积大、造地立体景观可调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山区沟谷弃碴回填造地构造,其特征是它包括:弃碴填筑体,按一定的压实度要求填筑密实;加固桩,在沟谷出口段沿垂直于沟谷纵向间隔设置;拦水坝,设置于沟谷上部,其下部及两端需埋入稳定基岩中;反滤层,填筑于沟谷底部中心,反滤层顶部设置复合排水板;排水沟渠,设置于弃碴填筑体顶部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山区沟谷发育、缺乏建设用地的人口集中区或城镇区弃碴堆放和人工造地问题,具有施工方便、造地面积大、造地立体景观可调、兼备水景观功能、安全经济、环保等特点。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山区沟谷弃碴回填造地构造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山区沟谷弃碴回填造地构造纵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弃碴填筑体1、加固桩2、拦水坝3、反滤层4、复合排水板5、排水沟渠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山区沟谷弃碴回填造地构造,它包括:弃碴填筑体1,按一定的压实度要求填筑密实;加固桩2,在沟谷出口段沿垂直于沟谷纵向间隔设置;拦水坝3,设置于沟谷上部,其下部及两端需埋入稳定基岩中;反滤层4,填筑于沟谷底部中心,反滤层4顶部设置复合排水板5;排水沟渠6,设置于弃碴填筑体1顶部四周。
加固桩2作用是保证造地弃碴填筑体1的整体稳定,根据弃碴填筑体1的稳定情况在沟谷出口段沿沟谷纵向间隔设置多排,加固桩2受力应适当考虑地表水入渗对弃碴填筑体强度的影响。
拦水坝3作用是在造地上游形成人造蓄水,增加造地的水景观功能,提高造地品质。所述拦水坝3下部及两端需埋入稳定基岩中,坝体设计应考虑防渗措施,其周围相邻范围基岩采用注浆进行防渗加固,避免人工蓄水渗入下部弃碴填筑体1内。
复合排水板5的顶部和底部设置0.5~1.0m厚的碎石垫层。沟谷底部反滤层4解决填筑体1上部入渗水的排水通道问题,增加造地填筑体1的稳定性,反滤层4顶部的复合排水板5起隔离反滤层4上部细颗粒土进入反滤层4堵塞排水通道。反滤层4宽度应根据沟谷底宽确定,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小于2m,采用不易风化的大块石填筑,当沟谷底有软弱土层时,应挖除后再填筑反滤层4。通常,复合排水板5为由三维土工网芯和热合于其两面的无纺透水土工布组成的复合体,复合体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1600g/m2,厚度不小于8.0mm;复合体纵向抗拉强度不小于18kN/m,横向抗拉强度不小于10kN/m,排水坡度i=0.1、弃碴填筑体1最大上覆压力时的导水率不小于1.2×10-3/m2/S;三维土工网芯厚度不小于5.0mm,网芯纵向抗拉强度不小于15kN/m;无纺透水土工布单位面积质 量不小于200g/m2,法向渗透系数不小于0.3cm/s。
碴填筑体1顶部四周的排水沟渠6可作为拦截四周山体汇水进入填筑体1内、对上游人造蓄水进行排洪、可作为造地的水景观,根据水景观要求在中部可增加排水沟渠的数量。排水沟渠6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避免弃碴回填体沉降引起开裂,其尺寸大小、底部高程及纵向排水坡度满足上部人工蓄水库的排洪要求。
参照图2,为增加弃碴填筑体造地的三维立体景观效果,可在填筑体1顶面分段设置成不同坡度,但设置坡度需保证坡面的局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山区沟谷发育、缺乏建设用地的人口集中区或城镇区弃碴堆放和人工造地问题,具有施工方便、造地面积大、造地立体景观可调、兼备水景观功能、安全经济、环保等特点。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山区沟谷弃碴回填造地构造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37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