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扭式连续油管环压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4132.2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卢秀德;李剑秋;罗鹏;裴楚洲;邹先雄;邱勇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扭式 连续 油管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工业井下施工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工艺技术的抗扭式连续油管环压连接器。
背景技术
抗扭式连续油管环压连接器是提高连续油管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工艺技术应用是连续油管做速度管柱的后续步骤。在连续油管做速度管柱之后的一定的时间里,在井内的连续油管抗拉强度满足起出的前提条件下,如果因为工艺的需要,要求将井内做为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起出,进行下一步作业。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工艺技术无疑是这一要求实施的有力保障。通过抗扭式连续油管环压连接器可以将井内做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自由端和连续油管车载滚筒上的连续油管相连接,就可以实现在带压的情况下将井内做为速度管柱的连续油管安全起出这一目的。
公开号为CN202338212U,公开日为2012年7月18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连续油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油管连接器。该连接器的连续油管尾部切割成多个瓣状,每瓣末端呈T形台阶状;上接头下端的外圆柱面设计有多个直槽,连续油管穿入上接头内,同时尾部的每个瓣向上翻卷放置在上接头相对应的直槽内,每瓣末端T形台阶面挂在直槽槽棱顶部端面;下接头通过上端内螺纹与上接头中间部分外螺纹连接,上接头槽棱外径与配合的下接头内径相同,下接头内部设计有一台阶,顶在连续油管翻卷在上接头槽内后形成的下部端面上。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抗拉压、抗扭能力的大大提高和连续油管的全尺寸内径,保证了电缆和钢球的通过度。克服了现有连接器的抗拉与抗扭能力均不能满足连续管钻井施工的需要的不足。
但以上述专利文献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其采用连续油管尾部每瓣末端T形台阶面挂在上接头下端的直槽槽棱顶部端面的方式实现抗拉、抗扭的方式,结构较为复杂,连接强度不能够满足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工艺技术应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工艺技术的抗扭式连续油管环压连接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连接牢靠,连接强度完全能够满足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工艺技术应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扭式连续油管环压连接器,包括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槽、环压槽和扭矩传递槽,其中,所述密封槽和环压槽是沿连接头径向方向开设的,密封槽和环压槽顺序布置,所述扭矩传递槽是沿连接头轴向方向开设的,且传递槽贯穿至少一个所述密封槽和至少一个所述环压槽。
所述密封槽内嵌入有橡胶盘根。
密封槽和环压槽均为多个且密封槽和环压槽间隔设置。
环压槽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密封槽的轴向宽度,环压槽的径向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密封槽的径向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接头径向方向开设密封槽和环压槽,在连接头轴向方向开设扭矩传递槽的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连接牢靠,连接强度完全能够满足带压起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工艺技术应用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连续油管与工具相连接或者连续油管与连续油管相连接等领域;同时,传递槽贯穿至少一个所述密封槽和至少一个所述环压槽,可以提供最佳的扭矩传递能力,从而起到抗扭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在密封槽内嵌入有橡胶盘根,使密封槽的密封效果更佳。
3、本实用新型中,密封槽和环压槽为多个且间隔设置,这样就能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且多个密封槽和环压槽的方式有利于与工具或连续油管的连接更为牢固。
4、本实用新型,环压槽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密封槽的轴向宽度,环压槽的径向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密封槽的径向高度,这样的方式,在连接时,在环压槽的作用下连接更为可靠,在密封槽的作用下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密封槽,2、环压槽,3、扭矩传递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4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