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背光机剥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7064.5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5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洪福和达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背光 机剥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剥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把片材(扩散膜/上增光膜/下增光膜)的两面的保护膜自动剥离出来的全自动6-10.2英寸BLU背光机剥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背光膜片大多采用人工进行剥离,由于是人工操作,易产生损害膜片的现象,且剥离效率较低,人工剥离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全自动6-10.2英寸BLU背光机剥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背光机剥料装置,包括一安装体,在所述安装体外表面一端设置有上下运动机构,在所述上下运动机构上安装有放料板和光电感应器,所述放料板尾端与其同列设置有胶滚;在该胶滚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两列气胀轴,其中第一列气胀轴上设置有胶带,在气胀轴之间设置有摩擦机构;第二列气胀轴与其同列设置有调速电机;在安装体外表面另端设置有压合胶滚,与该压合胶滚同排设置有剥刀片。
所述第一列气胀轴包括两个气胀轴,在两个气胀轴之间设置有摩擦机构。
所述第二列气胀轴包括两个气胀轴,在每个气胀轴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调速电机。
所述气胀轴为三英寸气胀轴。
所述胶带为无声胶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贴附背光膜片(扩散膜/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机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不伤害膜片,大大节省了人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背光机剥料装置,包括一安装体1,在安装体1的外表面11左端12处设置有上下运动机构13,在上下运动机构13上安装有放置膜片的放料板131和具有感应膜片的光电感应器132,放料板131随着上下运动机构13进行上下运动。
在放料板131的尾端133处与其同列设置有一个胶滚2;放料板131随着上下运动机构13的运动可移动至胶滚2处,在该胶滚2的内侧21设置有两列三英寸气胀轴,第一列气胀轴包括两个气胀轴31,其中第一列气胀轴31上设置有无声胶带311,在气胀轴31之间设置有摩擦机构312;在两个气胀轴31之间设置有摩擦机构312。
第二列气胀轴包括两个气胀轴32,第二列气胀轴与其同列设置有两个调速电机321;每个气胀轴32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调速电机321。在安装体1的外表面11右端14设置有压合胶滚4,与该压合胶滚4同排设置有剥刀片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
把6-10.2英寸的片料膜片放到放料板131上,然后通过上下运动机构13和光电感应器132来完成送料,通过上粘贴原理再用过渡胶滚2压合无声胶带311;把无声胶带311放到两个三英寸气胀轴31上通过过渡滚来实现粘贴保护膜,实现两面粘贴保护膜;然后通过压合胶滚4防止保护膜压伤和剥刀片5来实现剥离保护膜,再利用两个三英寸气胀轴32和两个调速电机321来实现收取废料;为了防止出料稳定本机构采用了机械式摩擦机构312来实现出料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无声胶带311上下粘贴机构来实现剥离两面的保护膜,为了出料稳定有效的运用了摩擦机构312,以及胶滚压合机构和气胀轴涨紧结构,无声胶带311剥料是利用片材叠加在一起通过精密丝杆上下运动以及光电感应器132和机械挡片进行有效的分离,无声胶带311是通过气胀轴31、32来实现涨紧,收处废料也是利用气胀轴31、32来实现涨紧的。
摩擦机构312是利用机械原理来实现的,也就是用轴承和黄铜通过施加外力来进行摩擦施阻,胶滚是利用双胶滚通过弹簧来调节压合力度,此外利用了两个同步调速电机321来实现收处废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贴附背光膜片(扩散膜/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机构简单便于操作且不伤害膜片,大大节省了人力,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洪福和达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洪福和达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70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