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向下输送混凝土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59711.6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9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峰;王家新;陈幼林;刘旭生;范金生;符运超;赵勇;刘延龙;王瑞萍;郑邦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韩洋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向下 输送 混凝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混凝土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向下输送混凝土的装置。
背景技术
对桩基充混凝土的泵送砼常规方法,是采用由下至上或者水平高差较小的地势进行施工,不易堵管,但是由于施工地段的地理条件限制,某些桩基与泵车相距高差较大,只能由上至下进行输送砼,施工过程中由于高差较大,直线泵管过长及本身的泵送压力的问题,存在着较大的施工难度及质量隐患,其主要原因如下:
1、向下输送混凝土时,输送管内的混凝土不易保持连续状态运动,即在泵送过程中,混凝土本身自落的速度超过输送泵的泵送速度,会造成混凝土自流而形成离析,容易出现堵管的情况;
2、在停泵过程中,混凝土因自重自流并在管道中形成空气柱,空气柱相当于一段弹簧,重新启动泵送以后,空气柱将泵送压力吸收,容易因泵送不动而卡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管道中混凝土的不易离析、堵管的向下输送混凝土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向下输送混凝土的装置,包括泵车,所述泵车的泵口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泵送管,所述泵送管上设置有迂回弯道,所述迂回弯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同轴设置于泵送管上,所述迂回管道向泵送管的侧向延伸。
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沿泵送管侧向延伸的迂回管道,改变原来仅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泵送管的流向,从而避免了混凝土无阻力随自重降落,增加混凝土阻力,防止管内混凝土流速过快而离析、漏空。
优选的,所述迂回弯道由四个直角弯头依次连接,首、尾两个直角弯头的端部与泵送管同轴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四个直角弯头相互拼接形成的类似于“C”字形的折回结构,混凝土在此段迂回弯道中减速并蓄积,在避免因自重坠速大于泵送速度而离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加大了混凝土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相邻两个直角弯头之间设置有直管,与首、尾两个直角弯头相接的直管沿横向延伸。通过这样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加大了混凝土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弯头与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阀门。采用这样的结构,当砼满足现场要求停止输送时,马上关闭拦截阀门,防止停止输送砼以后,混凝土由于自身重力向下流出而导致泵管内的砼有不间断的漏空及离析现象。
优选的,所述弯头与泵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阀门。采用这样的结构,当砼满足现场要求停止输送时,马上关闭拦截阀门,防止停止输送砼以后,混凝土由于自身重力向下流出而导致泵管内的砼有不间断的漏空及离析现象。
优选的,所述泵送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迂回管道,沿泵送管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迂回管道分别设置于泵送管的两侧。采用这样的结构,防止混凝土产生漏空及离析现象,并增加混凝土自身重力以及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迂回管道的数量为六个。
优选的,所述泵口与泵送管之间设置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横向连接管,所述横向连接管的进口端与泵口连接,所述横向连接管的进口端高于泵口。采用这样的结构,此段的砼在泵送时处于上升趋势,加大了前段砼的自身重力与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横向连接管的进口端通过竖向连接管与泵口连接,所述竖向连接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用于连接泵口、横向连接管的直角弯头。采用这样的结构,砼在泵送时处于上升趋势,加大了前段砼的自身重力与摩擦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沿泵送管侧向延伸的迂回管道,改变原来仅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泵送管的流向,从而避免了混凝土无阻力随自重降落,增加混凝土阻力,防止管内混凝土流速过快而离析、漏空。
2、通过增设进口端高于泵口的横向连接管,砼在泵送时处于上升趋势,加大了前段砼的自身重力与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泵车—1;泵送管—2;迂回弯道—3;直角弯头—4;直管—5;横向连接管—6;竖向连接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59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井绞车的丝杠排绳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玻璃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