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塑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0286.2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1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朱焕辉;赵精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10 | 分类号: | B29C51/10;B29C51/26;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吸塑成型机,特别是关于一种于吸模盘和吸模板之间设置密封圈的吸塑成型机。
背景技术
吸塑成型机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吸塑成型机的示意图。现有的吸塑成型机100主要包括吸模盘1、吸模板2、真空泵(未画出)以及加热块4等构成。真空泵通过抽气孔1a连接于吸模盘1,真空泵抽气使吸模盘1内形成负压。吸模盘1和吸模板2通过螺栓3连接,吸模板2上具有成型槽,成型槽内有许多透气孔2a。吸塑成型时,塑胶板5覆盖于吸模板2上,加热块4加热塑胶板5使其呈半热熔状态,真空泵抽气,使吸模板2和塑胶板5之间形成负压,将被加热的塑胶板5吸附于成型槽内。成型过程结束后,放掉真空,冷却产品即完成塑胶产品的成型工序。如图1所示,现有吸塑成型机100其吸模盘1和吸模板2之间仅通过螺栓3连接,吸模盘1和吸模板2之间的气密性不高,不利于生产的持续进行,因此,设法增强吸模盘1和吸模板2之间的气密性是个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塑成型机,其包括吸模盘、吸模板以及密封圈。该吸模盘包括底板和侧壁,该侧壁一体成型于该底板的周缘,该侧壁的顶面具有多个锁孔和环绕该顶面的连续的容置槽;该吸模板的侧边具有多个通孔,该多个通孔与该多个锁孔相对设置;该密封圈设置于该容置槽中;其中,该吸模板搭置于该侧壁上,多个螺栓对应穿过该多个通孔并锁附于该多个锁孔,该密封圈密封于该吸模盘和该吸模板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密封圈为橡胶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密封圈的高度大于该容置槽的深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密封圈整体呈口字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底板具有抽气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吸塑成型机进一步包含真空泵,该真空泵通过该抽气孔连接于该吸模盘。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吸塑成型机进一步包含加热块,该加热块设置于该吸模板上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吸塑成型机进一步包含支架,该吸模盘固定于该支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吸模板包含多个成型槽,每一该成型槽内具有多个透气孔。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侧壁进一步包含抵挡部。
本实用新型的吸塑成型机通过螺栓锁附吸模盘和吸模板并在吸模盘和吸模板之间设置密封圈,有效地提高了吸模盘和吸模板之间的气密性。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吸塑成型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塑成型机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吸模盘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吸模板的立体图。
图5是图2中吸模板和吸模盘未固定时M区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吸模板和吸模盘固定后M区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2、图3和图4,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塑成型机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吸模盘的立体图。图4是图2中吸模板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塑成型机200,其包括吸模盘10、吸模板20以及密封圈50。该吸模盘10包括底板16和侧壁11,该侧壁11一体成型于该底板16的四周周缘,该侧壁11的顶面12具有多个锁孔14和环绕该顶面12的连续的容置槽13。该吸模板20的四周侧边21具有多个通孔22,该多个通孔22与该多个锁孔14相对设置;该密封圈50设置于该容置槽13中;其中,该吸模板20搭置于该侧壁11上,多个螺栓60对应穿过该多个通孔22并锁附于该多个锁孔14,该密封圈60密封于该吸模盘10和该吸模板20之间。
请参照图2、图5和图6,图5是图2中吸模板和吸模盘未固定时M区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2中吸模板和吸模盘固定后M区放大示意图。本具体实施例中该密封圈50可为橡胶圈,该密封圈50整体呈口字型。该密封圈50的高度大于该容置槽13的深度,如图5所示,密封圈50的顶端高出顶面12。该密封圈50的高度大于该容置槽13的深度的好处如图6所示,当吸模板20搭置于吸模盘10的侧壁11上,螺栓60对应穿过该多个通孔22并锁附于该多个锁孔14时,密封圈50被紧密挤压于该吸模盘10和该吸模板20之间,以实现该吸模盘10和该吸模板20之间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0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画角量角器
- 下一篇:干混砂浆储料罐计量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