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网电缆敷设施工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4985.4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0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谌建民;陈杰;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6 | 分类号: | H02G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敷设 施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网电缆敷设施工车,尤其是一种地铁35KV环网电缆敷设施工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我国大城市的规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城市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给城市经济提速,同时也为国防安全的需要,全国各大城市均已全面开始建设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线(地铁),以缓解日益繁忙而拥挤的交通问题。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作为建筑业的新的支撑点,正方兴未艾地崛起。因为巨大的交通压力也使全国大部分地铁工程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工期紧、工程量大,轨道、接触网、电力、通信等等许多专业交叉施工。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电缆敷设方法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环网电缆敷设施工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环网电缆敷设施工车,包括轨道平车和与轨道平车固连的轨道车,轨道平车上放置放线架,放线架上固定可旋转电缆盘。将轨道平车和轨道车放置在地铁轨道上,轨道车为整个装置提供动力,轨道平板车承载放线架和放线架上的电缆重量,专用放线架起固定电缆盘和电缆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新型装置使用方法如下:将电缆盘吊装入放线架内,且电缆方向与轨道车行走路线相反,人工将电缆从电缆盘上引出来,并用人工方法敷设进所,人工敷设完成后,缓慢启动轨道车,电缆盘在放线架内匀速转动,完成电缆的机械化、快速敷设工作。敷设完毕后及时将电缆归位并对每个点进行了固定,并贴上电缆标志牌,电缆孔洞用防火堵料封堵即可。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放线架后部设置有电缆导向装置。可以有效避免电缆搭接在轨道平车的尾部而发生摩擦现象伤害电缆;
上述电缆导向装置进一步优选结构为:包括两根固连在轨道平车上的支撑杆,支撑杆之间固连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两端厚,中部薄,两端与中部弧形过渡。上述结构的电缆导向装置的导向杆成“凹弧”型,在敷设过程中电缆比较容易左右移动,特别是在呈小曲线的地铁轨道处,可以防止电缆走向与电缆盘角度变化太大电缆从导向装置中滑落。
电缆导向装置进一步优选结构为:所述导向杆为两端向中部内凹的回转体,导向杆通过销轴与支撑杆旋转连接。导向杆为可旋转的回转体,可确保与电缆接触时为滚动接触,摩擦力小,减少机械牵引时对电缆外表的磨损和拉伤。
上述放线架优选数量为3个,呈品字形排列。一次敷设多根线缆,可提供施工效率,且电缆之间在敷设过程中相互不干扰和缠绕。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环网电缆敷设施工车,实现了电缆敷设时的机械化、快速施工,施工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大大缩短了工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缆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成都地铁2号线市行政学院站至东部副中心站左线为圆心盾构隧道,隧道内需敷设三条35KV环网电缆,将本实用新型装置应用在成都地铁2号线市行政学院站至东部副中心站左线,敷设电缆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详细施工方案如下所述:
一、施工准备
a、机具及材料:如表1所示,包括吊车、运输汽车、电缆敷设施工车、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的钢棒,电缆捆扎材料、电缆钢卡、打印好的电缆牌。敷设施工车在地铁轨道就位。
敷设施工车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轨道平车3和与轨道平车固连的轨道车4,轨道平车上放置有3个呈品字形排列的放线架9,,放线架后部设置有电缆导向装置。
电缆导向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两根固连在轨道平车上的支撑杆8,支撑杆之间固连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为两端向中部内凹的回转体,导向杆通过销轴与支撑杆旋转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4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