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5567.7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8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于涛;洪源平;陈海桥;卢祺;牟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4 | 分类号: | G21C15/1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包海燕 |
地址: | 3143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管段 内部 压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水堆核电厂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相连接的管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压水堆核电厂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直接连接的管道106,其中有一段设置了两隔离阀201和202。在核电机组正常运行期间,为保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的完整性,两道隔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两道隔离阀之间的管道101内部的流体处于静止状态,被称为死管段。
隔离阀201上游连接到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隔离阀202下游连接到余热排出系统。在隔离阀201和202旁的管道上,设有管道102和103,通过这两根管道将隔离阀201两侧管道联通,并在103管道上设置一个防止死管段超压的止回阀203。在管道103上设置气动隔离阀204,其与安全注入系统连接。
在压水堆核电机组升温升压和正常运行期间,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的热量通过隔离阀201不断向死管段101传递。由于死管段101的压力较低,所以其内部流体的饱和温度也较低。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不断传递的热量下,死管段内流体的温度也不断升高,以致加热过程中产生汽水两相,导致阀门发生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技术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相连接的死管段内流体因压力低且被持续加热,而产生汽水两相,以致发生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包括管道106、管道102、管道103。其中,管道106的一端直接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依次通过第一道隔离阀和第二道隔离阀,另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系统;第一道隔离阀与第二道隔离阀之间形成死管段101;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和气动隔离阀,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管道102的一端连接入第一道隔离阀与第二道隔离阀之间的死管段101内部,另一端连接至管道103上第一逆止阀和气动隔离阀之间;本实用新型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包括管道105,其一端连接在管道103的气动隔离阀和安全注入系统之间,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
作为优选方案,
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气动隔离阀和第一手动隔离阀,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
管道105的一端连接在管道103的气动隔离阀和第一手动隔离阀之间,依次通过第二逆止阀、节流孔板和第二手动隔离阀,另一端连接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中再生换热器下泄管道的第一道隔离阀上游。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能够在保留原先管道功能基础上增加一回路死管段内部压力,使得死管段内的流体始终处于不饱和温度,处于水密实状态,从而可消除死管段腐蚀现象,进而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能够用于在役运行核电厂技术改造,同时也能够用于同类型新建核电厂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相连接的死管段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第一道隔离阀201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改进死管段内部压力,避免腐蚀现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01-第一道隔离阀,202-第二道隔离阀,203-第一逆止阀,204-气动隔离阀,205-第一手动隔离阀,206-第二逆止阀,207-第二手动隔离阀,301-节流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死管段内部压力的结构如下所述:
管道106的一端直接连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依次通过第一道隔离阀201和第二道隔离阀202,另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系统。在核电机组正常运行期间为保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一回路的完整性,两道隔离阀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一道隔离阀201与第二道隔离阀202之间形成死管段101。
管道103的一端与管道106相连,依次通过第一逆止阀203和气动隔离阀204,另一端与安全注入系统相连;管道102的一端连接入第一道隔离阀201与第二道隔离阀202之间的死管段101内部,另一端连接至管道103上第一逆止阀203和气动隔离阀204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55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