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7318.1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0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经山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122;B01D36/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马兰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回收 利用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废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另外,中国属于季风气候,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其中北方9省区,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水少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城市人口剧增,生态环境恶化,工农业用水技术落后,浪费严重,水源污染,引发水资源的严重匮乏,而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城镇居民中的大部分生活用水,例如洗澡水、洗漱水、洗菜水等,均为轻度污染的水,这些水利用价值高、水量大,直接排掉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如何收集、净化这些轻度污染的家庭用水,重新回收利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及系统,可回收、净化和重新利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轻度污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过滤箱、连接过滤箱的污水进水管和设于储水箱上的清水出水口;所述过滤箱由箱体、箱体内下部的活性炭层、活性炭层上端的过滤网和箱体下端的排水孔构成;所述过滤箱设于储水箱上方,其下端和储水箱上端相通;所述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还设有溢污管,所述溢污管的进污管口和所述污水进水管的出水管口均设于过滤箱内上部。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清水出水口设于储水箱的下部,以使净化后的水更好地排除。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溢污管的进污管口高于污水进水管的出水管口,以防止从污水进水管的出水管口进来的轻度污水直接进入溢污管的进污管口。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由上述的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构成,所述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分布于各个楼层,所述溢污管连通于下一楼层的污水进水管,所述清水出水口连接有清水出水管,该清水出水管可延伸至下一楼层。
进一步,所述污水进水管上设有污水控制阀,以控制轻度污水的进出及方便进行维修。
更进一步,所述上下两个楼层的污水进水管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有污水分水管,所述三通设于同一楼层的污水控制阀上方。这样,各个楼层的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可相对独立,某个楼层对所述二次水回收利用系统的使用不会影响到其他楼层用户的使用。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储水箱为下端倾斜的不锈钢箱体,延伸至下一楼层的清水出水管连接于储水箱底端的深水位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嵌于洗脸盆柜内,既美观又不占其他空间。
本实用新型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及系统,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洗澡水、洗漱水、洗菜水等轻度污水收集至过滤箱中,经过过滤箱的滤网和活性炭层的净化处理,然后集中于储水箱,进而分配给本层或下层用户使用,从而实现对轻度污水的回收利用和节约用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次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二次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标号:
1—箱体、2—过滤网、3—活性炭层、4—排水孔、5—溢污管、6—清水出水口、7—污水进水管、8—储水箱、9—清水出水管、10—污水控制阀、11—污水分水管、12—洗脸盆柜、13—洗澡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储水箱8、过滤箱、连接过滤箱的污水进水管7和设于储水箱8上的清水出水口6;所述过滤箱由箱体1、箱体1内下部的活性炭层3、活性炭层3上端的过滤网2和箱体1下端的排水孔4构成;所述过滤箱设于储水箱8上方,其下端和储水箱8上端相通;所述二次水回收利用装置还设有溢污管5,所述溢污管5的进污管口和所述污水进水管7的出水管口均设于过滤箱内上部。
其中,所述清水出水口6设于储水箱8的下部,以使净化后的水更好地排除。
其中,所述溢污管5的进污管口高于污水进水管7的出水管口,以防止从污水进水管7的出水管口进来的轻度污水直接进入溢污管5的进污管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经山,未经李经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7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