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燃渣油注汽锅炉的挡灰管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8049.0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9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垠;曹慎腾;赵若焱;邹洋;蒙佳;王利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J3/04 | 分类号: | F23J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渣油 汽锅 管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燃油注汽锅炉,特别适用于燃烧含泥沙较多的渣油注汽锅炉的挡灰管束。
注汽锅炉是开采稠油的重要设备,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饱和蒸汽注入油井,使稠油温度升高,粘度降低,易于开采。注汽锅炉由辐射段、过渡段、对流段、水‑水换热器及连接管路组成。由于原油需求量的增加和原油价格的提高,注汽锅炉普遍采用渣油代替原油作为燃料。渣油是炼油过程中减压蒸馏所得的残存油,原油中的泥沙等杂质及金属化合物都残留在渣油中,渣油重质成分含量高、碳氢比极高、粘度大,很难雾化燃烧,而且由于辐射段尾部空气中氧含量低使渣油很难燃尽,燃烧后的烟气中含大量泥灰、大颗粒焦壳类灰尘、炭黑粒子和熔融态化合物,在对流管束表面生成较严重的难以清除的粘结性积灰。而注汽锅炉出于对结构紧凑的限制,对流管束布置密集并且大部分管为翅片管,使得对流管束的清灰工作异常困难。即使在对流段上添加吹灰器,由于对流管束非常密集,并且对流段积灰多为硬度较高的粘结性灰,吹灰器除灰效果也非常有限。锅炉长期运行后,对流段的粘结性积灰会使锅炉的出力和热效率均下降,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不得不经常停炉人工清灰,人工清理不但环境恶劣,而且由于对流管束排布密集,很难将积灰清理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燃渣油注汽锅炉,特别是用于燃烧含泥沙较多的渣油注汽锅炉的挡灰管束,阻挡烟气中大部分泥灰和大颗灰粉尘的运动,使其改变运动方向而沉积在过渡段底部,还能吸附烟气中熔融态化合物和剩余的大部分飞灰,大大降低了对流段烟气中飞灰的浓度,使对流管束积灰很少而且是疏松灰,容易清理,保证了对流管束的正常换热。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燃渣油注汽锅炉的挡灰管束,包括挡灰管束3,挡灰管束3通过两端的法兰6分别与挡灰管进口管路1和挡灰管出口管路4相连,挡灰管进口管路1连接辐射管路出口,挡灰管出口管路4连接蒸汽取样分离器入口,还包括布置在挡灰管束3前过渡段2上的吹灰器8和过渡段2底部的排灰孔7。
所述挡灰管束3设置在注汽锅炉L型过渡段2转弯处。
所述挡灰管束3采用直管往复连接而成的单回程管束结构,直管间通过弯头相连,弯头布置在挡灰管束3两侧的挡灰管管箱5内。
所述挡灰管束3有两排,管排竖直布置,直管水平布置,两排管错列布置。
所述挡灰管束3的直管采用直径为70~90mm的光管。
所述挡灰管束3的纵向节距S为标准短半径180°弯头一端面中心至另一端面中心的距离,横向节距为0.866S。
所述挡灰管束3的纵向节距S为标准短半径180°弯头一端面中心至另一端面中心的距离,横向节距为0.866S。
所述挡灰管管箱5的外壳用5~10mm厚的钢板加工而成,外壳焊接在锅炉过渡段上,外壳内侧包裹40~60mm厚的保温层。
所述排灰孔7的孔径为60~90mm,排灰孔上布置阀门。
所述吹灰器8选用声波吹灰器或蒸汽吹灰器。
添加挡灰管束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1.烟气从辐射段出来后首先经过挡灰管,两排挡灰管能有效阻挡烟气中的大部分泥灰和大颗粒灰尘,使其改变运动方向而沉积在过渡段底部,沉积灰在停炉时通过排灰孔集中排灰。
2.挡灰管能吸附烟气中熔融态化合物和剩余的大部分飞灰。在挡灰管前添加吹灰器,定期吹除吸附在挡灰管上的灰尘,防止因挡灰管上积灰过多而影响烟气流动。
3.流经对流段的烟气中飞灰浓度大大降低,对流管束积灰很少而且是疏松灰,容易清理。
4.挡灰管前后没有布置管束,有足够的空间,方便停炉时对挡灰管进行人工除灰和检修。
5.增加了锅炉的对流受热面,可以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6.挡灰管内流动的是辐射段出来的蒸汽,挡灰管吸收烟气热量可以提高蒸汽的干度,提高单位体积蒸汽的蓄热量,提高锅炉的注汽效果,从而提高油井的稠油开采率。
6.挡灰管内流动的是辐射段出来的蒸汽,挡灰管吸收烟气热量可以提高蒸汽的干度,提高单位体积蒸汽的蓄热量,提高锅炉的注汽效果,从而提高油井的稠油开采率。
图1为安装本实用新型挡灰管束的燃渣油注汽锅炉的流程图。
图2为安装本实用新型挡灰管束的燃渣油注汽锅炉的主视图。
图3为安装本实用新型挡灰管束的燃渣油注汽锅炉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灰管束的结构示意图,A‑A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挡灰管束入口管路侧管箱内弯头布置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8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体信息计算机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式锡液对流阻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