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9116.0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奚静燕;许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铂尔怡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处理生活污水主要使用活性污泥法传统工艺。传统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造价及运行费用高,处理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克服上述传统工艺存在的缺点,能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磷、氮及化学耗氧量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且占地少、能耗低、效果稳定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磷、氮及化学耗氧量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且占地少、能耗低、效果稳定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IC(internal circulation)反应器、厌氧池、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一污水进水管依次导通连接所述IC反应器、厌氧池、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厌氧池之间还导通连接有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好氧池与所述第一好氧池之间还导通连接有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上清液出水管和排泥管。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于拦截所述污水进水管中的大颗粒悬浮物的格栅,所述格栅设置在所述IC反应器之前的所述污水进水管上,进一步提高IC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一用于调节污水温度和pH值的调节池,所述污水进水管通过所述栅格导入所述调节池内,再由所述调节池导出连接到所述IC反应器内,加设调节池可监测污水的温度和pH值,并可在调节池中进行通过投加酸碱药剂等预处理污水,进一步保证了后续IC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温度监控器和pH值监控器,实现对污水的温度/pH值进行连续的监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好氧池与所述厌氧池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污泥回流管,实现循环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本系统污水的净化程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沉淀池与所述IC反应器之间还设置有第四污泥回流管,实现循环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本系统污水的净化程度。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一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脱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所述排泥管上,进一步实现泥水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通过IC法结合厌氧-缺氧-好氧-好氧工序(A2/O2)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磷、氮及化学耗氧量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且本系统占地少、能耗低、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IC反应器3、厌氧池4、缺氧池5、第一好氧池6、第二好氧池7和沉淀池8;一污水进水管1依次导通连接IC反应器3、厌氧池4、缺氧池5、第一好氧池6、第二好氧池7和沉淀池8;缺氧池5与厌氧池4之间还导通连接有第一污泥回流管14,第二好氧池7与第一好氧池6之间还导通连接有第二污泥回流管12,沉淀池8上设置有上清液出水管10和排泥管11。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
一用于拦截污水进水管1中的大颗粒悬浮物的格栅(图中未示出),所述格栅设置在IC反应器3之前的污水进水管1上,进一步提高IC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一用于调节污水温度和pH值的调节池2,污水进水管1通过所述栅格在导入调节池2内,再由调节池2导出连接到IC反应器3内,通过调节池可监测污水的温度和pH值,并可在调节池中进行通过投加酸碱药剂等预处理污水,提高后续IC反应器的处理效果;示例性的,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温度监控器和pH值监控器(图中未示出),实现对污水的温度/pH值进行连续的监控;
一污泥脱水装置9,污泥脱水装置9设置在沉淀池8的排泥管11上,进一步实现泥水分离。
具体的,为实现循环反应,进一步提高了本系统污水的净化程度。如图所示,第二好氧池7与厌氧池4之间还设置有第三污泥回流管13。沉淀池8与IC反应器3之间还设置有第四污泥回流管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铂尔怡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铂尔怡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91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喷嘴结构
- 下一篇:塔式起重机回转塔身和回转上支座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