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控制急救手术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69260.4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9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峰;王军;唐宗椿;彭雅滨;张荣军;张宏兵;袁卫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席树文 |
地址: | 72100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颅脑 损伤 控制 急救 手术 |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颅脑外科急救手术时急救装备,在急救手术时快捷、方便、实用。 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颅脑外伤是脑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因颅脑损伤具有特殊性(伤势重、伤死率和伤残率高),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迅速缓解和解除颅高压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能否在脑疝形成之前和脑疝形成早期改善颅内高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根据颅内压力变化曲线研究显示,在各类血肿形成严重继发性损害之前的每一分钟都非常重要,“黄金30分钟”、“黄金1小时”等概念的提出均是对抢救时间的强调,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缓解颅内高压是重中之重。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在CT结果出来之后,依据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损伤控制严格指征,在CT室、抢救室、准备间等场所迅速启动损伤控制急救程序。为了解决我们研制了此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控制急救手术包。
目前,重型颅脑外伤常规术前准备包括现场救治、转运、急诊处理包括必要的检查、会诊、术前准备包括术前谈话、备皮、备血、麻醉等,一般时间都在0.5~1h左右,所以缩短入院后的术前时间,及时迅速的引流血肿,缓解颅内高压对预后有重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决定性的。因此,通过大量临床验证采用本产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急救现场行开颅手术,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设计的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控制急救手术包在颅脑外科急救手术时快捷、方便、实用,为脑外伤等急诊患者急救手术提供了保障。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急救现场开颅手术所需手术器械,携带方便,疗效确切。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急救现场开颅手术所需手术器械,携带方便,疗效确切。
(2)技术方案: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控制急救手术包,具有一个急救箱体,其特征是急救箱体分为上层箱盖和下层箱盒,上层箱盖和下层箱盒之间连接为一体,在上层箱盖中分别设有放置剪刀、一次性备皮刀、纱布、无菌手套、消毒包装好的碘伏小纱布的隔档或布袋;在下层箱盒设置有放置消毒钳、小型电钻的隔档。
本实用新型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控制急救手术包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便捷,集成、简易、快捷的理念,可以应用于CT结果出来后的任何抢救场所。当基层医院CT的全部普及和移动式CT的研发和普及,损伤控制技术理论和“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控制急救手术包”在急救现场,患者转运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控制急救手术包,具有一个急救箱体1,其特征是急救箱体1分为上层箱盖2和下层箱盒3,上层箱盖2和下层箱盒3之间连接为一体,在上层箱盖2中分别设有放置剪刀、一次性备皮刀、纱布、无菌手套、消毒包装好的碘伏小纱布的隔档或布袋;在下层箱盒3设置有放置消毒钳、小型电钻的隔档。
具体的说明,急救手术包主要包括34×18×15cm3便携手急救箱1个,急救箱内分上下两层,下层高9cm,上层高3cm;剪刀1把,一次性备皮刀2把,纱布2包;无菌手套2付,消毒包装好的碘伏小纱布12片;消毒钳1把,小型电钻1个(无菌套);无菌包内含“60×40cm2无菌铺单2块,手术刀柄1把,手术刀片2个,弯钳2把,小型乳突牵开器1个,直径0.1mm颅骨钻头1个,颅锥1把,持针器1把,皮针2个,4#、7#缝线各一包;14#脑室引流管,硬膜下,硬膜外引流管各1根;无菌敷料3包,弹力帽套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692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