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组合缠绕垫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0870.6 | 申请日: | 201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迟加磊;王风磊;崔俊丽;左彦南;付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磐石容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2 | 分类号: | F16J1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组合 缠绕 垫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对于设备和管道连接的密封,所使用的密封垫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缠绕垫片。
背景技术
缠绕垫片是一种由一定几何截面的成型钢带与非金属带交替缠绕而成的组合式平垫片,充分利用了成型金属钢带的耐热性、压缩回弹性,与非金属带组合后,密封性能更优异,因而在电力、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的设备和管道连接密封中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标准规定缠绕垫片钢带形状为V形,因此在国内外众多生产厂家的产品中,95%以上的缠绕垫片采用V形钢带,但是V形钢带缠绕垫片存在稳定性差,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需要经常更换,这样不但浪费人力、物力,也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为了克服V形缠绕垫片不稳定易于损坏的缺点,出现了W形缠绕垫片,但是由于W形缠绕垫片的预紧力要比V形缠绕垫片的预紧力大许多,且不符合国内标准规定形状,因而W形缠绕垫片企业的认可度较低,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缠绕垫片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组合缠绕垫片,使用稳定,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组合缠绕垫片,包括带内孔的内环、外环和中间缠绕环,中间缠绕环,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部分为圆弧状。中间缠绕环包括成型钢带和非金属材料,成型钢带和非金属材料相互重叠螺旋缠绕,所述非金属材料包括石墨、石棉和聚四氟乙烯;所述成型钢带优选牌号为SUS304、SUS316的不锈钢。所述中间缠绕环成型钢带的始、末两端采用点焊方式固定。所述外环优选碳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组合缠绕垫片,其有益效果在于:1.将W形缠绕环的两直边改为1/4圆弧形,可以有效避免压紧力过大,从而避免了密封面被压溃,影响密封性能的问题;2. 缠绕环采用优质SUS304、SUS316金属带及其他合金材料与石墨、石棉、聚四氟乙烯等软性材料相互重叠螺旋缠绕而成,密封性能优异;3.相较于常用的V形缠绕垫片,具有更强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长,避免了垫片的频繁更换,节约了生产成本;4.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新型组合缠绕垫片的剖视图;
图2是V形缠绕垫片的剖视图;
图3是W形缠绕垫片的剖视图。
图中标注:
1.外环;2.中间缠绕环;3.内环;4.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组合缠绕垫片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新型组合缠绕垫片,包括带内孔4的内环3、外环1和中间缠绕环2,中间缠绕环2,位于内环3和外环1之间的部分为圆弧状。中间缠绕环2包括成型钢带和非金属材料,成型钢带和非金属材料相互重叠螺旋缠绕,所述非金属材料包括石墨、石棉和聚四氟乙烯;所述成型钢带优选牌号为SUS304、SUS316的不锈钢。所述中间缠绕环2成型钢带的始、末两端采用点焊方式固定。所述外环1优选碳钢材料。
新型组合缠绕垫片,改进W形缠绕垫片,将中间缠绕环的两直边改为1/4圆弧形,并采用优质SUS304、SUS316成型钢带及其他合金材料与石墨、石棉、聚四氟乙烯等软性材料相互重叠螺旋缠绕而成,在开始及末端采用点焊方式将成型钢带固定,中间缠绕环为组合缠绕垫片的基本型,PN﹤6.3MPa时可单独使用。
中间缠绕环采用PTFE为填充材料或者PN≥6.3MP时,必须与内环组合使用,内环材料应具有与成型钢带材料同样的性能或具有更高的耐腐蚀性能,内环不锈钢材料符合GB/T3280或GB/T4237的规定;外环采用碳钢材料。
新型组合缠绕垫片,相对于常用的V形缠绕垫片,具有不易损坏,更趋于稳定的优点,可以减少垫片更换的次数,降低使用和安装的成本;相对于W形缠绕垫片,经力学压缩变形计算证明,新型组合缠绕垫片比W形缠绕垫片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因此具有更高的密封性能。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磐石容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磐石容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08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逆变电源的电路模块装置
- 下一篇:内置智能功率模块控制器的无刷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