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卫生间加压送风的高层建筑防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199.0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7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涛;王松岭;时国华;王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1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卫生间 加压 送风 高层建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尤其是卫生间加压送风的高层建筑防烟系统,属建筑通风排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已经越来越普遍,而高层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据统计,高层建筑火灾中伤亡人数70%以上是由于受到火灾烟气窒息而死的,因此高层建筑火灾状况下的烟气控制至关重要。关于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我国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防火的自然排烟、机械排烟与机械防烟方法及设施。根据烟气控制的理论分析,建筑发生火灾后,在着火区域进行排烟控制,迅速排出产生的烟气与热量,对非着火区域及疏散通道迅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措施,使该区域空气压力为相对正压,阻止烟气的侵入。高层民用建筑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只对楼梯间加压送风、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同时加压送风、只对着火层前室加压送风。目前,当楼梯间仅连接楼梯间前室时,各国已达成共识,可只对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设置独立加压系统;当楼梯间连接合用前室时,我国新《高规》规定对楼梯间与合用前室分别加压。
以上高层建筑防排烟方法基本上都基于发生建筑火灾后如何控制烟气的流动,如何为人员疏散创造条件。但是火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员发现火灾比较晚或者对于行动不方便的人员,如年老体弱、儿童及病人,疏散可能面临更大的危险,已不具备安全疏散的条件。此时如果对卫生间加压送风,为受困人员创造一定的安全空间,等待救援,可提高建筑火灾中被困人员的生还机率。发生建筑火灾后,相比之下,着火层以上的楼层更易被烟气侵入,人员危险性大。研究表明,95%的烟气通过建筑竖井蔓延并扩大火灾,而建筑楼梯间设有加压送风装置,所以电梯竖井成为烟气竖向蔓延的一个主要通道。通过楼层卫生间加压送风,尤其着火层以上楼层,可提高楼层区域压力,阻止烟气侵入,可提高上部楼层人员的安全性。高层民用建筑中无窗卫生间是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其排风主要有两种方式:机械排风与自然排风相结合、机械排风。机械排风与自然排风相结合指每一个卫生间均设一个带止回阀的卫生间通风器,卫生间通风器与排风竖井之间设置防火阀,不设集中的排风机。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普通住宅及卫生要求不高的建筑。机械排风分两种方式:(1)每个卫生间不设卫生间通风器,只设排风,要求排风机承担所有卫生间的排风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物的公共卫生间。(2)每个卫生间均设一个带止回阀的卫生间通风器,将卫生间的污浊空气及水蒸气排至水平或竖直的主风道中,再由设于总风道末端或顶部的排风机排至室外,这种方式广泛应用于卫生要求高的高层建筑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间加压送风的高层建筑防烟系统,该系统正常状态下为卫生间排风,当发生建筑火灾后,对卫生间加压送风,为受困人员提供临时避难区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火灾中被困人员的生存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卫生间加压送风的高层建筑防烟系统,特别之处是,它包括屋顶风机、通风竖井、通风管道和安装在各住户卫生间内的卫生间通风器、防火调节阀、常闭加压送风口,所述各卫生间通风器经防火调节阀连通通风竖井,通风竖井连通通风管道,所述屋顶风机设置在通风管道处,屋顶风机的进口安装风机入口阀门,在风机入口阀门的入口处和屋顶风机的出口处并联送风旁通管道,送风旁通管道上设有加压送风阀,在风机入口阀门和屋顶风机之间设有进风旁路,进风旁路上设有风机入口旁通阀。
上述卫生间加压送风的高层建筑防烟系统,所述屋顶风机为双速风机。
上述卫生间加压送风的高层建筑防烟系统,所述卫生间通风器带有止回阀。
上述卫生间加压送风的高层建筑防烟系统,所述屋顶风机与卫生间通风器连锁。
上述卫生间加压送风的高层建筑防烟系统,所述常闭加压送风口通过消防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开启,或就地手动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水随开随用型燃气热水器
- 下一篇:换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