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角凸形砌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573.7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贾守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守富 |
主分类号: | E04C1/40 | 分类号: | E04C1/40;E04B2/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36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角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墙体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倒角凸形砌块。
背景技术
国家在大力提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国家对寒冷地区提出了住宅建筑节能65%的要求,即外墙的传热系数要小于0.40(w/m2·k)的限值。为此现在出现了大批的节能、保温砌块或空心砖,基本上都是在普通的砌块的空心部分添加各种保温材料,以达到保温节能的目的,这样的砌块或空心砖的保温材料为零散小块并都集中在中间部分,对砌块壁和砂浆缝产生的热桥(冷墙),起不到阻隔作用,达不到理想的节能效果。
由于传统砌筑墙体的砖或砌块都是六面长方体或立方体,砌筑时一层砂浆一层砖,砌体的砂浆缝是贯通的,尤其是水平缝根本不能错开,水泥砂浆导热是相当严重的,学术上称为热桥。它的导热系数是砌块的两倍,是珍珠岩的二十倍左右,以标准砖为例:砌筑砂浆产生热桥的面积占墙体面积的24%,它的负作用是相当惊人的,有资料显示70%的热是通过砂浆缝散失的,它是引起北方建筑在冬季室内结露霉变的主要原因。现有的砌块保温效果不佳且砌块在生产过程中成品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砌块存在保温效果不佳且砌块在生产过程中成品率较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倒角凸形砌块。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倒角凸形砌块包括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均为长方体,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均卧放,第一砖体高度方向的一侧面固接在第二砖体高度方向一侧面的中部且第一砖体的端面与第二砖体的端面对齐设置,第二砖体的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贯通的第一空心腔,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连接面,倒角连接面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砖体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砖体的所述一侧面的两个棱上沿其长度方向各加工有一个倒角平面,倒角连接面与同其相邻的倒角平面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空心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或隔音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空心腔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或隔音材料,砌块的保温和隔音的效果良好,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连接面,使得砌块的结合力更强,整体性更好,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砌块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垒砌时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倒角凸形砌块包括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均为长方体,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均卧放,第一砖体1高度方向的一侧面固接在第二砖体2高度方向一侧面的中部且第一砖体1的端面与第二砖体2的端面对齐设置,第二砖体2的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贯通的第一空心腔2-1,第一砖体1和第二砖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连接面3,倒角连接面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砖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砖体2的所述一侧面的两个棱上沿其长度方向各加工有一个倒角平面2-2,倒角连接面3与同其相邻的倒角平面2-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空心腔2-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或隔音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砖体1的端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贯通的第二空心腔1-1,第二空心腔(1-1)内填充有保温材料或隔音材料。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倒角连接面3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范围为0°~90°。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倒角平面2-2与水平面的夹角β的范围为0°~90°。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倒角凸形砌块为铸造成型砌块或烧结砌块。其他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守富,未经贾守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5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