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井眼井油管接箍倒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696.0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7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富玉海;曾昊;王燕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20 | 分类号: | E21B31/20;E21B2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顕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井眼井 油管 倒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钻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井眼井油管接箍倒扣器。
背景技术
小井眼井是指套管规范小于常规井(套管规范为D139.7mm)的井,常见的有D127mm套管、D114.3mm套管、D95.25mm套管等。小井眼井因套管内径小导致环空间隙极小,打捞工具必须有合适的规范,才能保证下得去、捞得上。较常规井而言,相同的落物,小井眼井打捞工具外形尺寸、壁厚必然要减小,这也直接降低了工具的强度。但是,打捞落物时需要的上提力不会随井径变小而变小,因此,改变工具结构,增强工具打捞强度,才能真正做好小井眼井打捞。
目前小井眼井打捞管类落物的工具很少,打捞被卡管柱更是难上加难。外捞工具无法使用,内捞工具无法保证强度,且倒扣困难。如打捞油管时常用的倒扣捞矛,因矛杆与接头处为丝扣连接,大力上提不能保证强度,以往施工井的经验也证明了这点;而选择可退捞矛进行活动解卡、倒扣,强度稍好,但因为可退捞矛反转退出的特殊结构导致无法反转解卡落物,操作时多会在捞矛卡瓦处脱开,无法解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承受强扭矩、保证打捞强度且可解卡的小井眼井油管接箍倒扣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井眼井油管接箍倒扣器,包括钻杆接头、棱柱状轴套及锥面芯轴;
钻杆接头的一端开有钻杆连接孔,钻杆连接孔上设置有螺纹,当钻杆接头与钻杆连接时通过螺纹与钻杆固定;钻杆接头的另一端开有轴线与钻杆接头的轴线平行的棱柱空腔,且钻杆连接孔与棱柱空腔相连通。棱柱状轴套的一端为与棱柱空腔相配合的棱柱状结构,棱柱状轴套的另一端为分瓣式结构,棱柱状轴套为棱柱状结构的一端嵌入钻杆接头的棱柱空腔中,棱柱状轴套远离钻杆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要打捞的井内被卡油管接箍的内螺纹相适应,棱柱状轴套开有贯穿棱柱状轴套的芯轴通过孔。锥面芯轴穿过芯轴通过孔与钻杆接头连接,锥面芯轴的两端均为圆柱状结构,锥面芯轴的中间的部分为圆锥面结构,且锥面芯轴的中间的圆锥面结构部分的截面的半径由靠近钻杆接头的部分向远离钻杆接头的部分逐渐增大;锥面芯轴内开有贯穿锥面芯轴的水眼,可以供循环修井液使用。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上述的棱柱状轴套为分瓣式结构的一端可以为三瓣式结构。
优选的,钻杆接头一端开有的棱柱空腔为六棱柱空腔,且六棱柱空腔的轴线与钻杆接头的轴线相重合;相应的,棱柱状轴套嵌入钻杆接头的一端为六棱柱状结构。这种六棱柱状结构能够更好地传递扭矩,亦能承受更大的扭矩,不会因反扭矩造成工具损伤。
优选的,锥面芯轴与钻杆接头为螺纹连接。
锥面芯轴远离钻杆接头的一端的圆柱状截面的半径小于锥面芯轴的中间的圆锥面的最大的截面的半径,锥面芯轴远离钻杆接头的一端的截面半径的减小能够更好地起到导引的作用。
锥面芯轴的两端的圆柱状截面的半径相等。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小井眼井油管接箍倒扣器具有以下优点:
1、改变打捞思路,不局限于打捞管柱的内、外壁,而是利用锥面芯轴与一端设置有与油管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的棱柱状轴套配合打捞落井油管接箍丝扣部分,这样,工具外径便不再受局限,可切实满足打捞强度的要求;
2、利用锥面芯轴的圆锥面结构与能够更好地传递并承受扭矩的棱柱状轴套相配合,提供打捞抓紧力,在实现较大的打捞强度的同时,通过下击、反转可实现工具退出,如遇特殊情况可退出工具,避免二次事故;
3、棱柱状轴套在能够传递并承受更大的扭矩的同时,不会因反扭矩造成工具损伤,锥面芯轴的圆锥面结构使得棱柱状轴套的末端会张开,保证了倒扣时工具不会在此退开,提高了倒扣的成功率;
4、锥面芯轴内开有贯穿锥面芯轴的水眼,可以供循环修井液使用;
5、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小井眼井油管接箍倒扣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小井眼井油管接箍倒扣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钻杆接头,2为棱柱状轴套,3为锥面芯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压双腔分隔式制动主缸
- 下一篇:一种泥浆处理系统岩屑排放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