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记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3705.6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6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冈本克巳;青木义安;坂本一峻;藤松俊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B41J29/3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记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打印机从液体喷射头喷射墨水而在用纸等记录介质上记录文字和/或图像。从搭载于具备液体喷射头而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墨盒和/或在滑架的外侧且在壳体内具备的墨盒,提供从液体喷射头喷射的墨水。
在面向办公室或者供业务用的喷墨打印机中,为了因对比较大量的印刷,就必需配置大容量的墨盒。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从配置于壳体外的墨水罐向液体喷射头供给墨水。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12845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那样具备从配置于壳体外的墨水罐供给墨水的结构的喷墨打印机中,在印刷中发生所谓卡纸、用纸就留在输送路径中的情况下,存在使用者无法容易地将残留在输送路径中的用纸取出这一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能够作为下面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路径,其设置于壳体内部,输送记录介质;液体喷射头,其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射墨水;第1室,其设置于所述壳体,具备所述输送路径,具有第1开口部;第2室,其设置于所述 壳体,具有与所述第1开口部相邻的第2开口部;墨水罐,其配置于所述壳体外部;和墨水供给管,其通过所述第2开口部,连接所述液体喷射头和所述墨水罐。
根据本应用例,在壳体具备第1室,所述第1室具备输送路径,具有第1开口部。由此,在发生卡纸、记录介质残留在输送路径中的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容易地从第1开口部将手放入而将残留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取出。另外,具备通过第2开口部并连接液体喷射头和墨水罐的墨水供给管。由此,墨水供给管不位于输送路径和/或第1开口部,所以能够防止在使用者从第1开口部将手放入而将残留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取出时,墨水供给管成为障碍。
应用例2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供给管,具备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连接的第1墨水供给管和与所述墨水罐连接的第2墨水供给管,还具备介于所述第1墨水供给管与所述第2墨水供给管之间的中继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分别通过不同的部件构成第1墨水供给管和第2墨水供给管。
应用例3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室收置所述中继部。
根据本应用例,第1墨水供给管和/或第2墨水供给管不位于输送路径和/或第1开口部,所以能够防止在使用者从第1开口部将手放入而将残留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取出时,第1墨水供给管和/或第2墨水供给管成为障碍。
应用例4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部为安装于所述第2室的适配器。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将壳体与墨水罐分离。
应用例5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部为所述第2室所具备的接头。根据本应用例,能够将壳体与墨水罐分离。
应用例6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为具备驻留液体的驻留部的液体容器。
根据本应用例,能够从驻留部向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
应用例7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上的除了所述第1开口部外的位置具备卡合所述墨水供给管的卡合部。
根据本应用例,墨水供给管不位于输送路径和/或第1开口部,所以能够防止成为使用者从第1开口部将手放入而将残留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取出时的障碍。
应用例8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第1开口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具备排出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用开口部。
根据本应用例,使用者能够从壳体的具备排出用开口部的一侧将手放入第1开口部而将残留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取出。
应用例9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排出用开口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具备载置所述记录介质的盒插入口部。
根据本应用例,使用者能够从壳体的具备记录介质盒插入口部的一侧将手放入第1开口部而将残留在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取出。
应用例10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覆盖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盖。
根据本应用例,在由盖覆盖第1开口部时,能够抑制墨雾向壳体的外部流出。另外,在由盖覆盖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中的至少一方时,外观上的美观提高。
应用例11
上述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装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3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