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握笔姿势警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4532.X | 申请日: | 201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9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沈阳;周行涛;褚仁远;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24 | 分类号: | G08B21/24;B43K23/0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姿势 警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文具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握笔姿势警报系统,该警报系统能及时警报使用者握笔姿势错误,提示使用者及时改正错误的握笔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学习任务增加,中小学近视眼的发生率大致随学龄而逐渐增加,中国已成为近视眼多发的国家。传统观点认为,正确的握笔姿势的要点在于眼睛距离书本1市尺,胸口距离桌沿1拳宽,握笔处距离笔尖2 cm。但这种标准姿势的宣教对遏止近视发病的不断增长效果并不明显。 据2003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褚仁远等对600名学龄儿童近视度数与握笔姿势关系的研究,结果显示学龄儿童近视的发生和近视度数的加深与不同握笔姿势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发现握笔姿势主要有三种:1.拇指与食指不相碰,2、拇指与食指相碰,3、拇指与食指交叉。三种握笔方式中1.拇指与食指不相碰的儿童近视发生率和近视度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提示正确恰当的握笔方式应为拇指与食指不相碰。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内眼科核心期刊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第38-40页。
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握笔器多为橡胶或塑料材料,围绕笔套一周设计有3个握持平面,提示使用者将拇指、食指、中指分别握捏着这3个握持平面,以养成良好的握笔习惯,但所述握笔器存在有下述特点和不足:
(1)使用者因习惯仍按照自己原来错误的握笔方式继续书写,尤其是自觉性较差的学龄儿童,不仅不能矫正原有错误握笔方法,还可能导致握笔不适,影响书写;(2)使用者在刚开始书写时因主观注意,暂可保持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但在书写过程中,注意力集中于书写内容,逐渐忽略对握笔姿势的关注,传统握笔器不能及时提醒错误,最终仍以错误的握笔方式完成书写任务;(3)对于学龄期儿童在校期间握笔书写和放学回家后完成作业时,教师和家长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关注孩子握笔姿势,传统握笔器不能及时提醒教师和家长关注孩子握笔姿势,不能即时指正孩子握笔姿势,效果不佳。
为了克服现有握笔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拟提供一种握笔姿势警报系统,能及时提醒使用者及监护人注意改正握笔姿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握笔姿势警报系统该警报系统能及时警告握笔姿势错误。
本实用新型的握笔姿势警报系统,根据实验验证的结果在笔套(1)设定了握笔时拇指、食指、中指的握捏位置,将握持部的3个触发报警的常闭按钮安装于笔套的拇指、食指、中指握捏处,一旦拇指、食指、中指任一手指离开按钮,警报即立刻响起,起到及时警告握笔姿势错误的效果。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握笔姿势警报系统,包括笔套(1),其特征在于,由警报部(8)、握持部(10)和套身部(9)组成,套身部(9)上设有调节装置(2),警报部(8)由氧化银电池(4)、单排拨动开关(6)、有源蜂鸣器(5)串联而成,设在套身部(9)上端,套身部(9)下端为握持部(10),由并联的3个常闭按钮组成,此3个常闭按钮以一定间距依次围绕圆筒形笔套下部一周,握持部(10)与警报部(8)由导线串联。
本实用新型中,警报部(8)、握持部(10)和套身部(9)三部为一体,可安装于高分子材料的笔套,其结构紧凑,实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笔套(1)外壁上端为警报部(8),笔套内直径8-12mm,外直径11-14mm;下端为握持部(10),笔套内直径5-7mm,外直径7-9mm,中间为套身部(9),其中下1/3处为套身部调节装置(2),普通铅笔和中性笔笔芯依靠调节装置(2)可固定在笔套内。
本实用新型中,警报部(8),由氧化银电池(4)、单排拨动开关(6)、有源蜂鸣器(5)串联而成,一旦电路为通路,有源蜂鸣器会立即发出警报声;
本实用新型中,握持部(10)的并联的3个常闭按钮以一定间距依次围绕圆筒形笔套下部一周;该3个常闭按钮在笔套的位置即为正确握笔时拇指、食指、中指应该所在的位置,3个常闭按钮同时按下时为断路,任何一个不被按下则电路为通路,警报部发出警报;
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2)用于固定笔套内的笔,可兼容普通铅笔和中性笔笔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45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