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4570.5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5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砺;任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3 | 分类号: | G02F1/03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吕元辉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可变 衰减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大多是采用机械可调式,其中主要是利用反射镜的偏转而使反射到输出光纤的光强发生改变,实现光的衰减或光的开关功能。如1989年9月B.Barber等人研制了一种以静电驱动的微机械光衰减器,其原理是依靠反射镜的位移来实现光衰减。另外,专利00127939.4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微机械可变式光衰减器,该衰减器采用挡光片和电磁圈结构。以上两种光衰减器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其依序包括双光纤准直器、电光材料和直角反射棱镜,所述的双光纤准直器连接有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所述的电光材料在与光传播方向平行的一对侧面上分别镀有电极,该电极的至少一条边与光在所述的一对侧面上的投影相交,且夹角不为90度或0度。
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其依序包括输入单光纤准直器、电光材料和输出单光纤准直器,所述的输入单光纤准直器连接有输入光纤,所述的输出单光纤准直器连接有输出光纤,所述的电光材料在与光传播方向平行的一对侧面上分别镀有电极,该电极的至少一条边与光在所述的一对侧面上的投影相交,且夹角不为90度或0度。
所述的电光材料为电光陶瓷或电光晶体。
所述的电极形状为锯齿形。锯齿形的电极可以逐级地放大光的偏折,衰减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电光材料上的电极施加电压,电光材料对光的折射率发生改变,实现光的偏折,从而实现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的功能。该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其依序包括双光纤准直器101、电光材料102和直角反射棱镜103,所述的双光纤准直器101连接有输入光纤104和输出光纤105,所述的电光材料102在与光传播方向平行的一对侧面上分别镀有电极,该电极的至少一条边与光在所述的一对侧面上的投影相交,且夹角不为90度或0度。
所述的电光材料102可以为电光陶瓷或电光晶体。
本实施例中,电光材料102上的电极的形状为三角形。
工作原理:当在电光材料102上的电极施加电压为零时,入射光从输入光纤104出射,经双光纤准直器101、电光材料102,被直角反射棱镜103反射,再通过电光材料102和双光纤准直器101,进入输出光纤105 。当在电光材料102上的电极施加电压时,光在通过电光材料102时,e光的折射率变大,向下偏折,而o光的折射率变小,向上偏折。当电压由小变大时,o光和e光偏折逐渐增大,使回到输出光纤105的光强逐渐降低,直至降为零。上述工作原理实现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的功能。
实施例2:根据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光开关或可变衰减器,其依序包括双光纤准直器201、电光材料202和直角反射棱镜203,所述的双光纤准直器201连接有输入光纤204和输出光纤205,所述的电光材料202在与光传播方向平行的一对侧面上分别镀有电极,该电极的至少一条边与光在所述的一对侧面上的投影相交,且夹角不为90度或0度。
所述的电光材料202可以为电光陶瓷或电光晶体。
本实施例中,电光材料202上的电极的形状为锯齿形。
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 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使用锯齿形的电极可以逐级地放大o光和e光的偏折,在电光材料202的电极上施加较小的电压值可以实现光的较大衰减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45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