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卷拉矫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4957.0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02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谢少东;许彦波;彭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5/00 | 分类号: | B2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卷拉矫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冷轧板带生产中的拉矫机,尤其涉及一种重卷拉矫机组。
背景技术
在冷轧板带车间的生产工艺中,通常是采用拉矫机来改善带材的板形,也就是利用高精度圆盘剪切除带材边部的缺陷部分。
现有的设备是在拉矫机的出入口处对称布置四组S形张力辊,如果拉矫后的带材未经检验而直接进入圆盘剪,通常要在圆盘剪入口处设置纠偏设备,而纠偏设备的选型与布置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设置转向辊和纠偏辊(单辊式或双辊式);
第二种方式,拉大机组长度后设置双辊夹送式纠偏辊或三辊式纠偏辊。
而这两种方式均具有不足之处:
第一种布置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
1.机组上需要多设置一个转向辊使带材向地坑内或支撑平台上完成转向,然后进入纠偏辊;
2.为满足纠偏辊的入带长度,还必须要加大地坑的深度或提高平台的高度,因而增加了投资额;
3.较深的地坑或较高的平台不利于设备的巡检与维护;
4.不能保证带材处于最佳的纠偏进带和纠偏出带的角度。
第二种布置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
1.延长了整个机组的长度,扩大了占地面积,增加了投资额;
2.不能应用在机组总长度受限制的情况下;
3.不能应用在带材较宽、较薄或机组速度较高的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备简化、布置紧促、纠偏效果好的重卷拉矫机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卷拉矫机组,包括有拉矫机和圆盘剪,所述拉矫机的入口端设置有入口张力辊组,所述拉矫机的出口端设置有偶数个出口张力辊,偶数个所述出口张力辊呈上下层设置,在所述出口张力辊和圆盘剪之间设置有纠偏辊。
进一步地,每两个所述出口张力辊构成一个S形辊组。
进一步地,所述S形辊组为一组,且为竖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S形辊组为两组,两组所述S形辊组呈上下两层设置,每一组所述S形辊组为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纠偏辊为两个,两个所述纠偏辊以水平线为轴对称设置,构成立式双辊纠偏辊。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备简化、布置紧促、响应迅速、纠偏效果好的优点,通过将拉矫机出口处的S形辊分成上下两层布置,能够使过钢线降低到合适的高度,缩短了整个机组的长度,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立式双辊纠偏辊,舍去了转向辊的设置,同时还缩短了纠偏辊的进带长度和圆盘剪的进带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重卷拉矫机组一实施例的结构布置图。
图中,1.入口张力辊组,2.拉矫机,3.出口张力辊,31.第一S形辊组,32.第二S形辊组,4.纠偏辊,41.第一纠偏辊,42.第二纠偏辊,5.圆盘剪,L1.纠偏辊的进带长度,L2.圆盘剪的进带长度,L3.地坑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重卷拉矫机组的一实施例,包括有拉矫机2和圆盘剪5,所述拉矫机2的入口端设置有入口张力辊组1,拉矫机2的出口端设置有偶数个出口张力辊3,偶数个所述出口张力辊3呈上下层设置,在所述出口张力辊3和圆盘剪5之间设置有纠偏辊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拉矫机2来改善带材的板形,通过纠偏辊4来完成带材运行时的纠偏工作,然后利用高精度圆盘剪5来切除带材边部的缺陷部分。
现有的拉矫机组的选型和布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有地坑,通过转向辊的转向将带材输送给纠偏辊,但此种方法需要多设置一个转向辊而且为了满足纠偏辊进带长度的要求,需要加大地坑的深度或提高平台的高度,不仅增加了投资额,而且不利于设备的检修工作。
另一种是不设置地坑,而是延长机组的长度,但是此种方法占地面积大,浪费资源,而且不能应用在带材过宽、过薄和机组速度过高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每两个所述出口张力辊构成一个S形辊组,且呈上下两层设置,这样能够让机组的一部分设备在地坑内运行,缩短了整个机组的长度,减少资源的投入,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S形辊组为竖向设置在基坑内,这样不仅完成了对带材的张力工作,而且同时对带材完成了转向工作。
为了对带材的张力工作完成的更充分,一般需要在拉矫机2的出口处设置两个S形辊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49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射机、传送方法和接收机
- 下一篇:可再充电无焰蜡烛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