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75482.7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5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黄贴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7/22;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杨宏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下式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LED液晶电视产品因其拥有更好的彩色效果,更薄的设计以及其节能环保的特点使LED 产品逐渐成为液晶电视中的主流产品,并且逐步淘汰了以CCFL为背光的液晶产品。随着近几年照明业的大规模采用LED 灯以及彩电的几大厂家对LED 灯的大量应用,以及LED灯本身在价格和性能上的进一步调整,LED液晶电视的成本也越来越低,LED 产品也逐渐从高端走向中端,而且LED液晶电视也必定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直下式LED产品替代CCFL系列产品也是市场发展趋势。但因技术以及生产水平等原因,直下式背光普遍较厚:需要较长的混光距离,无法做到较薄。
目前,市场中的直下式液晶模组实现较均匀混光主要是靠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采用满天星的方式,排布较多LED的灯;
第二种、在LED上加光学透镜实现用较少的LED灯和较少灯条的排布;
第三种、采用在扩散板上印刷网点的方法,借助印有网点的扩散板实现较低混光距离和较均匀的背光输出。
其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采用第一种方式即较多排布LED灯,会出现成本,可靠性,制造性等问题;
加透镜目前透镜成本较高,贴透镜技术较难,透镜与LED的匹配性较差;
采用印刷网点的扩散板网点设计较难,亮度损失较大,需要较多膜片去遮蔽网点且每版网点只能匹配一种LED方案,通用性较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解决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需要较长的混光距离,普遍较厚,无法实现超薄结构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后壳、中壳、若干个散热片、若干个与散热片对应的灯条、反射片、扩散板、膜片、中框支架和前壳;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尖角结构和斜坡结构。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灯条的个数为两个。
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尖角结构设置在反射片的中部,斜坡结构设置在尖角结构的两侧。
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装配结构,其中,所述扩散板下表面设置有半反半透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使直下式液晶模组内部混光距离进行缩小,在保证亮度,均匀性以及视角等规格参数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混光距离从而实现降低整机厚度,以使外观更加美观,也进一步增强了直下式液晶模组的优势和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后壳100、中壳200、若干个散热片、若干个与散热片对应的灯条、反射片300、扩散板400、膜片500、中框支架600和前壳700;所述反射片上设置有尖角结构和斜坡结构。
具体来说,后壳、中壳卡合在一起,散热片和灯条对应设置在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内部,灯条发出的光借助反射片的结构(尖角结构和斜坡结构),并经过扩散板的扩散作用,均匀射入所述膜片上,通过膜片后进一步增强其亮度和均匀性,实现了光线的均匀输出。后壳与中壳之间安放机芯电源板以及喇叭等部件,中壳上先安装散热片和灯条,然后将反射片放上,再放扩散板,膜片,中框支架,中框支架上放PCBI,然后用前壳固定PCBI。
本申请的关键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反射片具有尖角结构110和斜坡结构120,实现在较小的混光距离内的均匀输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尖角结构110设置在反射片的中部,斜坡结构120设置在尖角结构110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条为带透镜灯条,在该设计中只需要2根灯条即可实现均匀输出,而目前的直下式背光为实现在较小的混光距离内的均匀输出,大部分是3跟灯条以上才能实现。
更进一步地,所述扩散板下表面设置有半反半透膜。所述半反半透膜置于扩散板下表面与之贴合,以使光线在腔体内实现反射混光借助反射片的结构,实现光线在较小的混光范围内得以均匀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75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