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0409.9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9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霍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宏斌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陆上 海上 风机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陆上/海上风机基础,尤其涉及一种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海上风机机组基础形式与陆上不同,按照结构类型主要分为支柱式、重力式、桶式和悬浮式。国内的基础选型主要采用支柱式和重力式风机基础。这些风机基础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支柱式基础部适用于海床内有巨石的位置、施工费用高、消耗时间多、难于拆除。重力式基础缺点是需要海床整理。综合考虑水深、海床条件、载荷、施工难度、建设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因此更加具有优势。
重力基础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所有的基础类型中体积最大、重量最大的基础,依靠自身的重力使风机保持垂直。建造时,一般在岸边进行预制,然后再将其漂运至安装地点。海床预先处理平整并铺上一层碎石,再将预制好的基础放于碎石之上。在与海平面接触的部位,为了减小冰荷载带来的影响,可将其设计成锥形。适用情况:水深一般小于10m,任何地质条件的海床。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抗风暴和风浪袭击性能好,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所有基础中最好的。缺点在于:需要预先海床准备;由于其体积大、重量大,使得安装起来不方便;适用水深范围太过狭窄,随着水深的增加,其经济性不仅不能得到体现,造价反而比其它类型基础要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造价低、安全性高的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包括设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承台,所述混凝土承台内上下贯穿有预应力锚杆,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下端锚固在所述地基内,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上端经预应力拉紧后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承台上。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由于包括设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承台,混凝土承台内上下贯穿有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杆的下端锚固在所述地基内,预应力锚杆的上端经预应力拉紧后固定在混凝土承台上,施工方便、造价低、安全性高,适用于砂土、粘土、岩石等地基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的立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中:1、地基,2、混凝土承台,3、高强混凝土,4、普通混凝土,5、回填土或素混凝土,6、预应力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设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承台,所述混凝土承台内上下贯穿有预应力锚杆,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下端锚固在所述地基内,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上端经预应力拉紧后固定在所述混凝土承台上。
所述混凝土承台为圆台状,所述混凝土承台的混凝土材料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C15~C30普通混凝土,内层为C40~C60高强混凝土并由波纹钢筒以两面夹芯的形式包裹,内层混凝土围成的空腔内填充有回填土或素混凝土。
所述预应力锚杆设于外层混凝土中,分内、外两圈布置,内圈锚杆竖直设置,个数为16~40根,外圈锚杆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6°~12°,个数为16~40根,两圈锚杆之间的底面最大距离与顶部最小距离之比为8~10。
所述内圈锚杆竖直设置,个数为22~26根,所述外圈锚杆的倾斜角度为9°,个数为22~26根,两圈锚杆之间的底面最大距离与顶部最小距离之比为9。
所述地基内设有高压旋喷桩,所述预应力锚杆的下端锚固在所述高压旋喷桩内。
所述混凝土承台的高度为9~15m、上部直径为10~16m、下部直径为18~26m。
所述预应力锚杆采用PSB930或PSB1080强度级别的精轧螺纹钢或高强螺栓。
所述混凝土承台为预制或现浇。
本实用新型的锚杆重力式陆上/海上风机基础,施工方便、造价低、安全性高,适用于砂土、粘土、岩石等地基条件,是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形成的重力承台,承台内部填充回填土或素混凝土。
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宏斌,未经霍宏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04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边堆垛停车设备
-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电子锁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