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液气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0431.3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7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常婉婷;尚志会;孙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会军 |
主分类号: | E21B43/38 | 分类号: | E21B4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80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采油井用井下液气分离装置,尤其是安装在抽油泵的下部,对供给抽油泵的油气混合液进行液气分离,防止抽油泵气锁的一种井下液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井下液气分离的装置,结构型式老,液气分离效果一般,不适应高气液比油井的开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的井下液气分离装置结构型式老,液气分离效果一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液气分离器。该井下液气分离器能够对油气混合液进行旋流脱气和升压排气的处理,起到清除气泡,提高抽油泵充满度的作用。从而防止抽油泵气锁,提高抽油泵的抽汲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上接头、外管、阀芯、阀罩、集气帽、中心管、螺旋叶片、定位架和下接头连接组成井下液气分离器。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与外管的两端连接组成井下液气分离器的壳体。阀芯安装在集气帽的侧孔中,阀罩挡住阀芯。阀芯、阀罩和集气帽组成排气阀,排气阀固定在壳体中上接头的下部,阀罩正对外管上的侧孔。定位架和多个螺旋叶片固定在中心管上组成螺旋芯体,螺旋芯体固定在壳体中集气帽的下部。
在抽油泵进液时,由于液气分离器壳体内的压力低于其外部的压力,排气阀关闭,油气混合液不能从排气阀处进入液气分离器内。油气混合液只能从下接头处进入井下液气分离器,并沿着螺旋芯体与外管之间形成的螺旋流道旋转上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气混合液中的液体汇集到螺旋流道远离中心的一侧,并通过集气帽与外管之间的环隙,流向上接头,供给抽油泵进液。油气混合液中的气泡,受螺旋流道中的液体挤压向中心管附近聚集,并从中心管的侧孔进入中心管内,在浮力和吸力的作用下,向上汇集到集气帽中。在抽油泵停止进液时,螺旋流道中的液体停止流动,液体的惯性引起井下液气分离器内部压力上升,将集气帽中的气体推出排气阀,排放到套管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清除油气混合液中的游离气体,避免抽油泵发生气锁,从而提高抽油泵的充满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井下液气分离器实施例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中1.上接头,2.外管,3.阀芯,4.阀罩,5.集气帽,6.中心管,7.螺旋叶片,8.螺旋流道,9.定位架,10.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先使集气帽(5)的开口端正对外管(2)侧面有孔的一端,插入外管(2)中,并使集气帽(5)的侧孔正对外管(2)的侧孔,然后从外管(2)的侧孔处施焊,将集气帽(5)与外管(2)焊接牢固。将阀芯(3)装入集气帽(5)的侧孔中,阀罩(4)盖在集气帽(5)的侧孔上挡住阀芯(3),将阀罩(4)与集气帽(5)焊接牢固。将多个螺旋叶片(7)连接成整体螺旋状,均匀焊接在中心管(6)上,并将定位架(9)焊接在中心管(6)的一端。将中心管(6)、螺旋叶片(7)和定位架(9)连接组成的螺旋芯体,以定位架(9)在后,插入外管(2)侧面无孔的一端,将定位架(9)焊接在外管(2)的内壁上。将上接头(1)通过螺纹连接到外管(2)侧面有孔的一端,将下接头(10)通过螺纹连接到外管(2)侧面无孔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会军,未经常会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04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