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二次排水的高位进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1638.2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统亚模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10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二次 排水 高位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技术,尤其是一种具有二次排水的高位进气管。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进气管是发动机所需气体通道,空气通过进气管去除空气中的水滴,避免发动机因空气水滴过多发生爆缸,从而对发动机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在暴雨中行驶或停车未熄火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进水过多,对发动机造成伤害。目前国内外汽车厂家普遍采用的进气管排水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滤网,设计旋流叶轮装置或电子蝶阀等外加机构达到排水效果。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有效的减少发动机的进水,但是生产工艺繁琐、成本较高、资源耗费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二次排水的高位进气管,该进气管无需任何外设机构即可实现与添加外设机构相同的排水效果,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资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二次排水的高位进气管,进气管中部侧面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格栅,进气口底部开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一排水口,与进气口相对的进气管中纵向设有第一水气分离板,第一水气分离板的侧边和底边分别与进气管内壁紧密相连,上部侧边与进气管内壁有空隙;第一水气分离板下部,且与其位置相对的进气管内壁上设有斜向下成弧形延伸的第二水气分离板;第二水气分离板的顶部和侧边分别与进气管内壁紧密相连,底部与所对应的进气管内壁之间有间隙;第二水气分离板底部边缘下方设有与外界相通的第二排水口,第二排水口旁设有斜向上延伸的第三水气分离板,第三水气分离板的底部与第二排水口边缘相连,侧边与进气管内壁紧密相连;进气管底部与空滤器连接;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水气分离板将进气管内部分隔成S形进气通道。
所述格栅通过铆钉铆接在进气管的进风口处。
所述第一水气分离板的底部呈弧形,第一水气分离板的顶部向与其相对应的进气管内壁折弯,且该处第一水气分离板与进气管内壁之间形成的横向截面积大于等于空滤器管道横截面面积的20%。
所述第一水气分离板与进气管内壁之间形成一个下宽上窄的进风口通道。
所述第三水气分离板呈弧形,且第二、第三水气分离板的纵向投影的一部分相重合。
为了不让进入进气管的水滴直接进入空滤器,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开设在整个进气管 的中部侧面,外部加有格栅,用铆钉铆接在进气管的进风口处。进风口底部开有第一排水口,进风口通道下宽上窄,形成水滴风阻,能有效阻止水滴进入另一侧管腔,把95%以上的水滴阻在了第一排水口。气道向上通过1个180°的拐角后转入另一个向下管腔,本管腔底部开设第二排水口及斜向上气道,气体在管腔里顺着斜向上气道向上运动,少量被吸入管腔的水滴,则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二排水口,气体向上后再次折返向下通过连接口进入空滤器。这样通过两次过滤,就把多余的水滴完全挡在了外面,保证了发动机的安全。
为了增加第一次排水的效果,将气水混合流体爬升的最高点的截面积缩小,但不小于空滤器管道截面积的20%,在保证系统风阻的前提下拉大进气口截面积与该处截面积的比例,导致两截面处的空气压力差加大,空气流速在进气口处比在最高点处慢很多,进气口处的空气阻力将小于最高点处,进气口水滴所受吸力较小,容易下落。
进气口截面积应尽量做大,但是受车身尺寸的限制,无法将开口做到无限大,所以还是会有少量的雨滴会被吸入,因此需要用第三水气分离板进一步阻挡更小直径的雨滴,所以在气水混合的流体进入到空滤器之前,在进气管底部设置了第二次气水分离通道,让惯性较大的水滴冲撞在进风管内壁上,流入第二排水口,排到外面,气体则顺着斜向上通道进入另一管腔。
另外,将进风滤网(即格栅)设计在侧面,并且为了减少风阻,将滤网的开口也尽量做大,减少空气对雨滴的剪切力。
通过以上两次的排水过程,气体中的水滴基本都挡在了空滤器外面。本实用新型已经在卡车上做过模拟实验。在发动机连续运行的状态下进行淋雨实验,按照6m3/3min的超特大暴雨量,空滤器的进水量只有2ml,完全达到了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以空气流动学为依据,对进气管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达到无需任何外设机构即可实现与添加外设机构相同的排水效果。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社会资源,从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C部分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统亚模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统亚模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16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