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底部加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2480.0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6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童培易;刘萍;方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谢世红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底部 加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底部加强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车身制造技术领域中,针对汽车白车身整体刚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刚度是影响车身NVH性能的重要因素,车身结构的好坏是影响车身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汽车用户越来越关注汽车的NVH性能,如何提高白车身的整体结构刚度已成为汽车开发阶段工程师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白车身刚度,顶盖横梁和底板横梁是影响其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有技术中,很多汽车厂家在进行白车身设计时,汽车白车身顶盖横梁及底板横梁的位置比较随意,存在主动技术问题:
1、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白车身设计时,在汽车白车身顶盖上,由于横梁较多,且各个横梁的强弱、大小均不定,不能很好的发挥横梁应该起到的作用。
2、现有技术中,由于横梁较多,且布置不合理,在基本未改变原有强度的情况下,造成制造成本大大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白车身设计时,在汽车白车身顶盖上,由于横梁较多,且各个横梁的强弱、大小均不定,不能很好的发挥横梁应该起到的作用;由于横梁较多,且布置不合理,在基本未改变原有强度的情况下,造成制造成本大大提升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汽车底部加强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底部加强机构,包括底板横梁,底部横梁通过门槛与所述侧围B柱连接,所述底板横梁内部形成两个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防锈固化材料,所述底板横梁两侧面为对外开口的“C”形。
所述底板横梁两侧面的“C”形方向相反,所述底板横梁内部设有 “工”字形加强筋。
所述“工”字形加强筋两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的厚度。
所述“工”字形加强筋一端与底板横梁上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横梁下板连接。
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底板横梁内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顶盖横梁、侧围B柱、门槛、底板横梁及中通道通过焊接形成一个封闭的框架,增加整体刚度。
所述框架结构中的所述顶盖横梁、侧围B柱、门槛、底板横梁及中通道在Y向的中线在一个平面上。所述Y向为垂直于所述各个部件自身布置方向的垂直方向,如顶盖横梁是基本水平布置,其Y向是垂直于水平方向的竖直方向等。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白车身设计时,在汽车白车身顶盖上,由于横梁较多,且各个横梁的强弱、大小均不定,不能很好的发挥横梁应该起到的作用;由于横梁较多,且布置不合理,在基本未改变原有强度的情况下,造成制造成本大大提升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调整横梁的位置,结合车身侧围B柱形成一个封闭的结构,将所述底板横梁设为内部形成封闭腔体的密闭空间,且在底板横梁内部设置工字形的加强筋,能有效的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横梁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底板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底部加强机构,包括底板横梁1,底部横梁通过门槛与所述侧围B柱连接,所述底板横梁1内部形成两个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防锈固化材料,所述底板横梁1两侧面为对外开口的“C”形。所述底板横梁1两侧面的“C”形方向相反,所述底板横梁1内部设有 “工”字形加强筋。所述“工”字形加强筋两端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间的厚度。所述“工”字形加强筋一端与底板横梁1上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横梁1下板连接。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底板横梁1内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顶盖横梁、侧围B柱、门槛、底板横梁1及中通道通过焊接形成一个封闭的框架,增加整体刚度。所述框架结构中的所述顶盖横梁、侧围B柱、门槛、底板横梁1及中通道在Y向的中线在一个平面上。所述Y向为垂直于所述各个部件自身布置方向的垂直方向,如顶盖横梁是基本水平布置,其Y向是垂直于水平方向的竖直方向等。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将顶盖横梁、侧围B柱、门槛、底板横梁1及中通道连接起来使其组成一个封闭的框架结构,使其Y向的中线在一个平面上。对于顶盖上多个横梁,侧围B柱之间的横梁结构应该设计的尽量大且强。通过分析验证,如果左右侧围B柱之间的顶盖及地板上缺少横梁,增加此横梁后可增加车身扭转刚度10%左右;如果顶盖及地板上横梁Y向中线与B柱Y向中线不在一个平面上,通过优化调整使其中线在一个平面上后可提高车身扭转刚度4%左右。并且此种结构可以提高汽车侧碰能力,减少B柱侧碰后的位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24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