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3108.1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1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黄黎敏;黄利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5 | 分类号: | F01N3/025;F01N3/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平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2 | 代理人: | 翟中平;王俊城 |
地址: | 556011 贵州省黔东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排气 处理 升温 装置 | ||
1.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加热棒(1)为柱状结构且划分为接线端部(105)、热传导部(104)和高温引燃头(103),热传导部(104)位于柴油气化腔(2)内且与柴油气化腔(2)两端端盖密封配合,接线端部(105)和高温引燃头(103)则位于柴油气化腔端盖外,蓄热体(4)套在加热棒的热传导部(104)上且位于柴油气化腔(2)内,高温引燃头(103)上罩有引燃管腔(11),燃烧腔(12)一端与柴油气化腔(2)连接且罩在引燃管腔(11)上,输油管(8)中的喷油管部穿过柴油气化腔(2)端盖且位于柴油气化腔(2)内,输油管(8)中的加热部位于燃烧腔(12)内,位于加热棒(1)一端的柴油气化腔(2)的端盖上开有油气喷嘴(10)。
2.一种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加热棒(1)为柱状结构且划分为接线端部(105)、热传导部(104)和高温引燃头(103),热传导部(104)位于柴油气化腔(2)内且热传导部(104)与柴油气化腔(2)两端端盖密封配合,接线端部(105)和高温引燃头(103)则位于柴油气化腔端盖外,高温引燃头(103)上罩有引燃管腔(11),引燃管腔(11)套有油气混合燃烧管腔(15)且油气混合燃烧管腔(15)的管壁上有进气孔或进气管(9),蓄热体(4)套在加热棒的热传导部(104)上且位于柴油气化腔(2)内,燃烧腔(12)一端与油气混合燃烧管腔(15)连接,输油管(8)中的喷油管部穿过油气混合燃烧管腔(15)、柴油气化腔(2)端盖且位于柴油气化腔(2)内,输油管(8)中的加热部位于燃烧腔(12)内,位于加热棒(1)一端的柴油气化腔(2)的端盖上开有油气喷嘴(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输油管(8)喷油管部上间距开有喷油微孔(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燃管腔(11)开有气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棒的高温引燃头(103)长度小于1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输油管(8)加热部呈螺旋盘旋状结构且位于燃烧腔(12)内,油气混合燃烧管腔(15)的管壁上有进气孔或进气管(9)。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蓄热体(4)由直径不等散热片一大一小间距叠加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柴油气化腔(2)由腔身和两个端盖构成,两个端盖与腔身壁两端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燃烧腔(12)一端与油气混合燃烧管腔(15)壁旋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燃烧腔(12)的另一端与喇叭口(13)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燃烧腔(12)为直径不等的二级腔体构成凸台结构,输油管(8)加热部的螺旋盘管紧靠在直径大的燃烧腔壁。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燃烧腔(12)直径大于油气混合燃烧管腔(15)直径且形成凸台结构,输油管(8)加热部的螺旋盘管紧靠燃烧腔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柴油气化腔(2)的腔身(201)上裹有隔热保温层(6)且隔热保温层(6)上套有保温套(5)。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热棒(1)由氮化硼棒体(101)和发热丝(102)构成,发热丝(102)内置在棒体(101)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发热丝(102)为钨丝,或钼丝。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升温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棒体(101)为氮化硼棒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未经贵州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31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型手袋
- 下一篇:一种散热型带温控的调出光角度的贴片LED投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