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诱捕黄鳝泥鳅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4282.8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9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加庆 |
主分类号: | A01K79/02 | 分类号: | A01K7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安徽省泗县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捕 黄鳝 泥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捕黄鳝泥鳅的装置。
技术背景
黄鳝、泥鳅由于身体圆滑,有喜钻入泥土中的习性,给捕捞带来较大困难。捕捉黄鳝、泥鳅:多使用笼诱捕、罾捕、敷网食场捕、笼式小张网捕、套张网捕、拉网捕捞、鳅袋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难以适用或相对落后,由于新科技新材料的广泛应用,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它们对渔业资源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本人经长期观察,创造出了一种诱捕黄鳝泥鳅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黄鳝泥鳅的捕食习惯,提供一种诱捕黄鳝泥鳅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诱捕黄鳝泥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圆柱型的外壳(11),外壳的一端设有向里收窄的门(1),门向里设有带轮叶的直流小电机(2),小电机向里设有诱饵(5),诱饵向里设置圆锥体二道门(6),圆锥体基部除4个点与外壳相连做固定用以外,其余部分与外壳之间留缝隙,圆锥体基部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外壳的另一端用木塞(10)堵住,小电机连接有绝缘电线(3),绝缘电线另一端连接着电池组(7),电池组放在密封瓶(8)中,密封瓶还设有一个可以开启的密封盖(9);在诱饵旁边的外壳上设有一个可开关门(4)。上述材料:外壳可用竹篾或塑料制作,小电机可用3伏的小电机,电池组可用二节5号或6号干电池,小电机的轮叶可用三叶轮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把本实用新型的可开关门关上,木塞及密封盖盖实,然后放入水底。这时轮叶就会转动,诱饵的气味会随着轮叶的转动,而散播开来。黄鳝、泥鳅都爱钻洞,一般多在水底地面活动,且有逆向水流的生活习性。在诱饵气味的诱惑下,以及逆流而上的习性,会游到该装置附近,然后进入向里收窄的门,再通过制造逆流的带轮叶的直流小电机,到达诱饵处。在次徘徊,因无法掉头游出该装置,会继续向里前进,通过圆锥体二道门。至此则被捕捉到了。在一到三天内,可随时查看并收获猎物,腾出空间,留待下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捕鱼成本小,省时省力,收益回报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诱捕黄鳝泥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圆柱型的外壳(11),外壳的一端设有向里收窄的门(1),门向里设有带轮叶的直流小电机(2),小电机向里设有诱饵(5),诱饵向里设置圆锥体二道门(6),圆锥体基部除4个点与外壳相连做固定用以外,其余部分与外壳之间留缝隙,圆锥体基部并具有一定的弹性;外壳的另一端用木塞(10)堵住,小电机连接有绝缘电线(3),绝缘电线另一端连接着电池组(7),电池组放在密封瓶(8)中,密封瓶还设有一个可以开启的密封盖(9);在诱饵旁边的外壳上设有一个可开关门(4)。上述材料:外壳可用竹篾或塑料制作,小电机可用3伏的小电机,电池组可用二节5号或6号干电池,小电机的轮叶可用三叶轮叶。本实用新型的直径在8-10公分,长度是40-60公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加庆,未经王加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42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