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解铜箔用分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5051.9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76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和;陈优昌;王崇华;李建伟;付文峰;陈欣汉;张小玲;谢思敏;李俊涛;朱恩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县金象铜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195 | 分类号: | B65H23/195;B65H3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514759 广东省梅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铜箔 用分切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切机,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电解铜箔用分切机。
背景技术
电解铜箔的分切工序中,要将低端铜箔在保证切边质量的前提下快速分切成客户需要的各种不同幅宽的产品,到目前已经攻克。但在保证分切高端铜箔切边效果的前提下,将铜箔快速分切成各种规格的难题,到现在还未真正解决。其原因是,分切出来的耳料,在未收卷的情况下,耳料下降过程中在空中摆动,并在落切点与正在分切的铜箔边摩擦,造成切边不稳定,导致铜箔的切边呈波浪状,甚至是锯齿状,因此,造成分切工序的质量和效率均比较低。其次,由于多卷分切机利用双刀分切技术,两卷之间存在耳料未被利用,因此,导致分切利用率低,成本也随着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且分切效果好的电解铜箔用分切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解铜箔用分切机,包括依序设置在机体上的放料卷、放料导向辊、相互配合的分切刀组、出料导向辊和收料机构,其中所述的分切刀组侧边依序设有与耳料相对应的耳料导向辊和耳料收卷气胀轴,所述耳料收卷气胀轴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装置。
上述的电解铜箔用分切机中,所述的耳料导向辊和耳料收卷气胀轴之间设有第一张力检测轴。
上述的电解铜箔用分切机中,所述的收料机构共有两组,每组收料机构均主要由第二张力检测轴和收卷气胀轴构成,分切后的电解筒箔分别由对应的收卷气胀轴收卷;所述收卷气胀轴分别连接第二旋转驱动装置。
上述的电解铜箔用分切机中,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均为磁粉离合器;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轴和第二张力检测轴上均设有张力传感器,各张力传感器通过张力控制器连接对应的磁粉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分切刀组侧边设置用于收卷耳料的耳料导向辊和耳料收卷气胀轴,使分切出来的耳料可以及时收卷,防止耳料摆动影响分切效果,从而保证分切的质量;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张力检测轴和张力传感器,并通过张力控制器接收张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从而可以精确地保证分切出来的多条铜箔条以及耳料均可以同步同速地收卷。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耳料进行收卷回收,既改善切边的质量,提高产品利用率,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图中:放料卷1、放料导向辊2、分切刀组3、出料导向辊4、收料机构5、第二张力检测轴5a、收卷气胀轴5b、耳料导向辊6、耳料收卷气胀轴7、第一张力检测轴8、磁粉离合器9、张力传感器10、张力控制器11。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解铜箔用分切机,包括依序设置在机体上的放料卷1、放料导向辊2、相互配合的分切刀组3、出料导向辊4和收料机构5,放料导向辊2为动力辊,由T型皮带连接电机传动,在分切刀组3侧边依序设有与耳料相对应的耳料导向辊6和耳料收卷气胀轴7,所述耳料收卷气胀轴7连接有第一旋转驱动装置。为保证收卷的稳定性,在耳料导向辊6和耳料收卷气胀轴7之间设有第一张力检测轴8。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收料机构5共有两组,每组收料机构5均主要由第二张力检测轴5a和收卷气胀轴5b构成,根据具体的分切需要,也可以设备多组收料机构5,分切后的电解筒箔分别由对应的收卷气胀轴5b收卷;所述收卷气胀轴5b分别连接第二旋转驱动装置。为了精确地控制收卷,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和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均为磁粉离合器9;所述第一张力检测轴8和第二张力检测轴5a上均设有张力传感器10,各张力传感器10通过张力控制器11连接对应的磁粉离合器9。
工作时,磁粉离合器9、张力传感器10和张力控制器11组成闭环张力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磁粉离合器9为执行机构;张力传感器10为检测机构;张力控制器11为控制机构,张力传感器10检测通过第一张力检测轴8和第二张力检测轴5a的铜箔张力,并将信号反馈给张力控制器11,通过张力控制器11控制磁粉离合器9的速度,从而达到各收卷同步同速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县金象铜箔有限公司,未经梅县金象铜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50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