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三胺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6467.2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61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竹庆;高修家;陈树军;唐慎洋;徐国磊;翟兆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化床反应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三胺反应器。
背景技术
三胺反应器属于流化床反应器,氨气、二氧化碳是流化气体,使反应器内的催化剂流态化,熔融尿素进入反应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三胺气体及氨气、二氧化碳。现用反应器存在的问题:1、催化剂过流化,内部分离装置分离效率低,反应后气体夹带催化剂量大,副产物多,造成后续工序运行周期短,从而使整个三胺装置运行周期短;2、产能低;3、载气只有一级分布器。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能高、出口气体不夹带催化剂、副产物少、运行周期长的新型三胺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新型三胺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上部设置第一旋风分离器与第二旋风分离器,反应器本体中部设置熔盐换热管束,反应器本体底部设置载气入口,反应器本体下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三级载气分布器、尿素第一入口、二级载气分布器、尿素第二入口、一级载气分布器。
所述的反应器直径为8000mm,高度为30000mm。
所述的尿素第二入口距离反应器本体底部的距离为800-1000mm,优选900mm。
本实用新型改变反应器的直径及容积使催化剂正常流化,改变气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反应器内换热器保证均匀提供足够的反应所需热量。通过设置三级载气分布器使得物质分布均匀,保证了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尿素的转化率。
工作时,载气由载气入口进入反应器,经一级载气分布器、二级载气分布器、三级载气分布器将由尿素第一入口和尿素第二入口进入的尿素气化后的液尿分布均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熔盐换热管束发生反应,最后再经过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二旋风分离器将硫化后的催化剂分离下来,物料气体从旋风分离器顶部排出,进入后续工艺。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级载气分布器使得物质分布均匀,保证了化学反应的进行,提高了尿素的转化率。在催化剂消耗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能耗不变的情况下,使得三胺装置运行周期由一个月增长到三个月,产能由2万吨/年增加到4万吨/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二旋风分离器;2、第一旋风分离器;3、尿素第一入口;4、尿素第二入口;5、载气入口;6、一级载气分布器;7、二级载气分布器;8、三级载气分布器;9、熔盐换热管束;10、反应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所述的新型三胺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0,反应器本体10上部设置第一旋风分离器2与第二旋风分离器1,反应器本体10中部设置熔盐换热管束9,反应器本体10底部设置载气入口5,反应器本体10下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三级载气分布器8、尿素第一入口3、二级载气分布器7、尿素第二入口4、一级载气分布器6。反应器直径为8000mm,高度为30000mm。尿素第二入口4距离反应器本体10底部的距离为900mm。
工作时,载气由载气入口5进入反应器,经一级载气分布器6、二级载气分布器7、三级载气分布器8将由尿素第一入口3和尿素第二入口4进入的尿素气化后的液尿分布均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熔盐换热管束9发生反应,最后再经过第一旋风分离器2和第一旋风分离器1将硫化后的催化剂分离下来,物料气体从旋风分离器顶部排出。
实施例2
尿素第二入口4距离反应器本体10底部的距离为800mm,其余结构和特点如实施例1。
实施例3
尿素第二入口4距离反应器本体10底部的距离为1000mm,其余结构和特点如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64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连接器和移动通信装置
- 下一篇:交流窜入直流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