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探式前翼前缘襟翼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8833.8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7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秦加成;王振果;杜希奇;刘铁中;高恩和;蒋增;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3/50 | 分类号: | B64C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探式前翼 前缘 襟翼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探式前翼前缘襟翼结构。
背景技术
前翼布局飞机在着陆过程中,需要上偏前翼产生抬头力矩来配平主翼产生的低头力矩,此时,前翼的当地迎角比全机(主翼面)迎角更大,而且机翼对前翼的上洗进一步增加了前翼的当地迎角,从而引起前翼失速,进而导致主翼的低头力矩得不到配平,主翼后缘襟翼不能偏转更大的偏度,这就限制了全机的配平升力系数的提高,从而使前翼布局飞机的着陆(或着舰)性能变差。增大前翼面积可以配平机翼增升装置产生的巨大低头力矩,但随着前翼对主翼下洗的增强,对机翼升力的削弱效果也会增强,全机的总升力同样不会很高。因此,前翼失速是前翼布局低速配平能力的最大限制因素,也是前翼布局的主要问题之一。
瑞典萨伯公司的多用途战斗机Saab-37(“雷”)安装了前翼后缘襟翼来提高前翼布局的低速配平能力,但前翼本身的尺寸较小,后缘襟翼偏转装置不仅增加制造难度和使用的复杂度,而且增加了结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探式前翼前缘襟翼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前探式前翼前缘襟翼结构,包括前缘襟翼、前翼、机翼、副翼、襟翼、机身、立尾、伸缩支杆、齿轮和动力传动轴,前缘襟翼与前翼连接,立尾与机身的后端连接,机翼与机身连接,机翼上设有副翼和襟翼,前翼上设有齿轮,伸缩支杆通过齿轮与前翼连接,前缘襟翼与伸缩支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普通前缘襟翼的复杂驱动机构驱动,结构简单,只凭前翼前缘吸力即可向前伸出,不需使用附加能量;利用环量提高前翼升力,增加前翼抬头力矩,进而提高前翼布局低速配平能力,即着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伸缩支杆与前缘襟翼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前探式前翼前缘襟翼结构,包括前缘襟翼1、前翼2、机翼3、副翼4、襟翼5、机身6、立尾7、伸缩支杆8、齿轮9和动力传动轴10,前缘襟翼1与前翼2连接,立尾7与机身6的后端连接,机翼3与机身6连接,机翼3上设有副翼4和襟翼5, 前翼2上设有齿轮9,伸缩支杆8通过齿轮9与前翼2连接,前缘襟翼1与伸缩支杆8连接。
当飞机处于巡航姿态时,前缘襟翼1不伸出,当飞机处于着陆姿态时,齿轮9带动伸缩支杆8向前伸出,从而带动前缘襟翼1向前伸出。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普通前缘襟翼的复杂驱动机构驱动,结构简单,只凭前翼前缘吸力即可向前伸出,不需使用附加能量;利用环量提高前翼升力,增加前翼抬头力矩,进而提高前翼布局低速配平能力,即着陆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88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颗粒自动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打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