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矩形电连接器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8936.4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7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金;张伟;朱江峰;季焓;毛旦平;薛静;吴怡婷;王磊;李瑛;孙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矩形 连接器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电子机械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矩形电连接器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用于电子系统中的器件和器件、组件和组件之间的电能传输和信号传递与控制,具有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及兵器制造等领域。以某航天器为例,内部的导引头、战斗机、电源等部件,都是通过以各类可拆卸电连接器为基础,具有数百个甚至上千个接点的电缆网组成一个完整、互相关联的电子系统。
矩形电连接器是航天器电缆用的最多的电连接器类型,电连接器插座一般固定在零部件上,插头接在电缆网上。矩形电连接器的安装可以通过将插头按进插座,再用螺丝刀将电连接器上的螺钉拧紧到位的方式完成。但由于航天器对本身的尺寸、形状、重量有严格的要求,航天器内部的零部件、元器件布置密集,基本上没有供手操作的空间,因此航天器内部的矩形电连接器的拆卸,特别是微矩形电连接器的拆卸没有着力点,而强行拉拽插头所在的电缆则会造成电缆与插头的焊接区或压接区的损伤甚至失效。目前,这类电连接器的拆卸是用一字螺丝刀将插头慢慢撬开,但也存在着产生金属多余物、压伤其它元器件、电连接器插针弯曲等隐患,同时拆卸的效率十分低下,会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进度节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拆卸电连接器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矩形电连接器拆卸装置,其包括:第一操作柄及第二操作柄,所述第一操作柄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柄一端铆接;所述第一操作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柄另一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卡爪。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操作柄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柄一端通过铆钉铆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操作柄及所述第二操作柄设有指环,以控制所述第一操作柄及第二操作柄。
进一步的,所述指环内外径分别为φ20mm和φ25mm。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为L形。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包括U形爪口。
进一步的,硅胶套套设于所述卡爪口上。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采用合理设计了卡爪的结构,同时在卡爪的爪口附加设计了卡爪保护套,保证夹紧操作时能有效保护矩形电连接器外壳不受夹紧力破坏;
2. 该装置的第一及第二操作柄上各有一个可供手指伸入的指环结构,该设计保证了操作人员能对狭小空间中安装的矩形电连接器进行拆卸操作,同时确保在拆卸时的用力均匀;
3. 第一及第二操作柄之间通过铆钉连接,能够自由、快速分和,方便了对矩形电连接器的夹紧操作。
该装置的使用保证了矩形电连接器在狭小空间中的拆卸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电连接器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电连接器拆卸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电连接器拆卸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图1,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矩形电连接器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矩形电连接器拆卸装置,包括:第一操作柄110及第二操作柄120,所述第一操作柄110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柄120一端铆接;所述第一操作柄110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柄120另一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卡爪13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柄110一端与所述第二操作柄120一端通过铆钉170铆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柄110及所述第二操作柄120设有指环140,以控制所述第一操作柄110及第二操作柄12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指环140内外径分别为φ20mm和φ25mm。
请结合参见图2及图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爪130为L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卡爪130包括U形爪口15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硅胶套160套设于所述爪口15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保护套160的材料采用硅橡胶,硅胶保护套160通过602胶胶接于卡爪130的爪口15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柄110及第二操作柄120的材料采用合金钢20CrMo,表面进行磷酸盐处理,提高防锈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89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