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固大型岩质边坡深部软弱结构面的施工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689186.2 申请日: 2012-12-13
公开(公告)号: CN202970720U 公开(公告)日: 2013-06-05
发明(设计)人: 宋胜武;周钟;王仁坤;叶发明;黄彦昆;陈岗;邵敬东;向柏宇;张公平;胡云明;冯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分类号: E21D9/00 分类号: E21D9/00;E02D3/12
代理公司: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代理人: 许泽伟
地址: 610072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加固 大型 岩质边坡深部 软弱 结构 施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固施工结构,尤其是一种加固大型岩质边坡深部软弱结构面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许多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和矿山等基础设施工程位于高山峡谷地区,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常涉及大型的岩质边坡工程。在地质构造作用下,边坡内部的岩体常发育有断层、岩脉及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构成边坡的潜在滑动破坏面。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的进一步作用可能会使这些软弱的潜在滑动面发生进一步的变形、松动、滑移及开裂,诱发滑坡灾害,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对于边坡内埋深较小的软弱结构面,如埋深小于60~80m的软弱结构面,目前主要采用锚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浅层加固的方式进行,而当软弱结构面的埋深大于80~100m时,由于开挖和钻孔等施工技术方面的限制,上述浅表层加固方式已很难实现对深部软弱结构面的加固。目前,对于埋深较大的边坡软弱结构面的加固仍无较好的加固方法,而且深部软弱结构面加固的施工难度大,加固结构体的整体性和加固效果难以保证,深部软弱结构面回填置换大体积混凝土时由于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及收缩缝等难以控制。综上所述,目前的边坡加固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1)目前,受施工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限制,锚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浅表层加固施工方法主要适用于软弱结构面埋深小于60~80m的情况,难以对埋深更大的深层软弱结构面进行加固。

(2)采用回填置换的方法对边坡进行加固时,常规施工方法形成的加固结构与边坡岩体结合不紧密,不能形成整体加固结构体,加固效果难以保证。

(3)边坡深部软弱结构面的回填置换施工,施工控制难度高、工期长、投资大。

(4)进行边坡深部软弱结构面回填置换施工时,大体积回填混凝土的水化热不宜散失,影响施工进度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利于散失水化热的加固大型岩质边坡深部软弱结构面的施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固大型岩质边坡深部软弱结构面的施工结构,包括主隧洞和支隧洞,所述主隧洞沿岩质边坡的深部软弱结构面走向设置;所述支隧洞沿主隧洞两侧边墙向软弱结构面上、下盘方向设置;所述主隧洞和支隧洞内均回填有钢筋加强的混凝土结构,在主隧洞和支隧洞的四周壁向中心的方向,所述混凝土结构至少由两层回填层组成。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固结灌浆孔,所述固结灌浆孔钻设在主隧洞和支隧洞的洞壁并沿洞壁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固结灌浆孔内填设有混凝土。

进一步的是,在主隧洞和支隧洞的轴向方向,每层回填层至少分成两段,两段之间形成的分段线呈阶梯状,且各回填层的分段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分布。

进一步的是,每层回填层中均埋设有形成回路的冷却水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主隧洞和支隧洞的断面呈城门洞形或马蹄形。要求主隧洞断面能基本对称均布于深部软弱结构面上下盘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回填主隧洞和支隧洞时是采用的分期分层回填,因此每一期的回填层都能获得足够的散热面积,从而快速的散失混凝土水化热,从而减少了整个混凝土的散热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混凝土得到足够的散热,其固化质量较好。支隧洞的加入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加固结构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主要在边坡深部软弱结构面区域对边坡岩体进行加固施工,施工深度不受边坡形态和软弱结构面埋深的限制,对受深部软弱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施工布置上对边坡开挖与表面支护不形成直接的干扰,施工通道多采用临时交通洞的方式,对边坡施工安全及施工期稳定均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分期回填、错位分层浇筑、并结合冷却水管的温控措施,可有效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施工的温控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隧洞横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隧洞灌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隧洞典型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隧洞灌浆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隧洞分期回填、错位分层浇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回填混凝土冷却水管布置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深部软弱结构面1、主隧洞2、支隧洞3、伴生裂隙4、喷射混凝土5、锚杆6、一期回填层7、二期回填层8、排水孔9、纵向受力主筋10、环向箍筋11、灌浆廊道12、灌浆管13、固结灌浆孔14、分段线15、冷却水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9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